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
本文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
更多相关文章: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交响曲》 配器风格 基本色调 穿插色调 音色对比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部交响曲应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包括俄罗斯学派在内的西方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继承人,拉赫玛尼诺夫始终在创作中体现着他对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观念甚至是风格上的认同,并将之发扬光大,而他的这种征象在交响曲创作中表露得最为明显。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为实例,从分析、归纳这部作品的配器风格入手,来揭示他的创作中这样一种看似拘谨、刻板,实则深沉、热情的本质,以及精湛的技法中透出的音乐思维特征。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交响曲》 配器风格 基本色调 穿插色调 音色对比
【分类号】:J614.3
【正文快照】: “音乐是什么?谁能定义它?音乐是静夜中皎洁的月光,是夏日里沙沙的叶语,是黄昏时遥远的钟声!音乐出自心灵,只与心灵交流;它是爱!音乐的姐妹是诗歌,而它的母亲是忧伤。”———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致瓦尔特·E·昆斯的信》(1932年)在当今并不是很景气的世界交响音乐演出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立青;;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二)[J];音乐艺术;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娟;;《玫瑰骑士》的音乐/戏剧特色[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冯毅;;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的主题发展及其音乐叙事[J];音乐研究;2009年02期
4 尹明五;;音色的结构作用——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二交响曲》音色对比与配器布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周军;;作曲家拉尔松管乐情怀——拉尔松长号《小协奏曲》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9期
6 韦玲玲;;理查·施特劳斯音诗中多重性格主题的运用[J];艺术探索;2009年03期
7 黄惠力;;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中音乐主题的过渡与音色的横向转换[J];音乐大观;2012年02期
8 徐孟东;多元风格复合的现代帕萨卡里亚管弦乐织体形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贾波;;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配器色彩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金宏兆育;;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管弦乐伴奏(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明五;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波;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毛思宇;从时代的狂想到狂想的时代[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4 寿益晨;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中小号声部创作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超;最后的浪漫 永远的迷醉——霍洛维兹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J];视听技术;1996年10期
2 朱雅芬;浪漫主义后期的俄罗斯作曲家(下)[J];钢琴艺术;2004年08期
3 蒋博彦;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最后一位作曲和钢琴大师简述[J];钢琴艺术;2004年02期
4 蒋博彦;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文献(下)[J];钢琴艺术;2004年06期
5 陈林;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张鹿樵;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J];艺术教育;2005年05期
7 王璐;;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J];音乐生活;2008年01期
8 易川洋;;对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OP.23和声分析[J];黄河之声;2008年20期
9 朴阳;;忧伤与顽强的斗争——刍议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10 焦奕博;;来自俄罗斯的悲剧情怀——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风格特征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权;杨秀萍;;论黑白灰——书刊版面表现的一个美学原则[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2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渌洋;评王羽佳最新拉赫玛尼诺夫专辑[N];音乐周报;2011年
2 特派记者 邢晓芳;12场精彩音乐会获观众和媒体称赞[N];文汇报;2009年
3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06班 尹伊;地狱里的温柔[N];音乐周报;2001年
4 记者 刁艳;毕聪与中国爱乐协奏“拉钢二”[N];音乐周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施雪钧;阿什肯纳齐 音乐界已变成国际性世界[N];文汇报;2010年
6 许渌洋;披着英国“羊皮”的德国“狼”[N];音乐周报;2010年
7 曹工化;通宵守夜[N];美术报;2007年
8 巍子;郝维亚谈《花木兰》[N];音乐周报;2004年
9 景作人;沈音大连校区交响乐团初试啼声[N];音乐周报;2009年
10 特派记者 邢晓芳;上交亮相纽约卡内基音乐厅[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芳;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励成;试论拉赫玛尼诺夫歌剧《阿列科》中“阿列科”的艺术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晓;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蕴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演绎[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艳娜;拉赫玛尼诺夫三首浪漫曲的分析与演唱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彦斌;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曙光;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薛青;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结构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筱艾;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钢琴部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阮媛媛;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音响版本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4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4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