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探究——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探究——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流行音乐 高等教育 社会效应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摘要】:文章属"流行音乐的社会效应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为例,回顾了流行音乐高等教育体系的创立等议题,并对现行流行音乐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此外兼及对流行音乐服务社会功能和社会效应的探讨。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高等教育 社会效应 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流行音乐的社会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SA063
【分类号】:J60-4;G649.2
【正文快照】: 引言“‘社会效应’原为社会学术语,意指人的某种行为施加于社会而产生的影响。”[1]文中特指流行音乐施加于社会而产生的影响。流行音乐像“涓涓流水”般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及生活,如卡拉OK伴唱系统的诞生直接改变了人们听赏音乐的方式,又如流行歌坛天王巨星迈克尔·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元;;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需要确立学科目录——2006首届中国音乐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核心议题综论[J];人民音乐;2007年01期
2 姚俭建;试论个体认识的社会效应[J];哲学研究;198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欧洋;;流行歌曲进课堂的再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2 刘潜,高桂梅;从认知图式到主观范式:实践与个体认识的发生[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胡振邦;;基于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J];音乐创作;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滔;通俗歌曲演唱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李耀锋;论个体的社会认同[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琦;困境与出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戴维;;设计语言的选择与社会效应[J];当代艺术;2009年03期
2 姚丽琴,倪雪芬;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及其社会效应[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吕力力;;浅谈电视新闻的平民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4 李锦全;论我国传统人生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应[J];中国哲学史;1992年01期
5 丹雪儿;;艺术最佳社会效应的选择——兼谈《生死抉择》的艺术效应[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项文惠;试论杭州教育近代化的社会效应[J];浙江学刊;1993年04期
7 朱德有;浅谈现代竞技体育的社会效应[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才让太;;苯教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的文化融合[J];西藏研究;2006年03期
9 毛郭平;;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对历史文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年09期
10 孔林林;;浅析“经世文编”现象及其社会效应[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丽;吕群超;;会展旅游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启示[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2 石鉴邦;;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社会效应[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王安民;曹振婷;石光;;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天津公馆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4 胡智伟;;东北沦陷时期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方耀楣;王兵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刘莹莹;潘娟;杨焱;;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中三个主体的定位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王安民;赵树林;曹振婷;石光;;水源热泵节能系统在某改造工程中的应用[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8 李樝;周永章;;水电开发项目水库移民的社会效应分析——以西电东送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李伊松;安茜;;关于建设物流基地的探讨[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邱丽娜;龙江特色高教体系初成[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庞中英;问题在于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N];东方早报;2010年
3 新疆大学校长 安尼瓦尔·阿木提;构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4 汪炳青;矿业特色是煤炭院校的品牌[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常河;高等教育也要差异化经营[N];江淮时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教育[N];南方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璐;引进洋高校能否改变“奶牛现象”[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丁京玉;法制新闻媚俗风缘何刹不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马戎;应调整高校体系中的民族区隔[N];南方周末;2010年
10 熊玲;提升我们的“国民幸福总值”[N];云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贺辉;电力系统输电阻塞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冰;中国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小琳;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和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岚;国立大学的角色与职能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蓉;退田还湖地区社会、经济效应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晔;高等教育中的女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张倩;我国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宋晓洁;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晓宇;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傅笑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概念的解读与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尹学梅;制度、运作与效应:清末国家邮政事业述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渠涛;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龚华燕;英属印度时期高等教育的殖民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琦;兰州市东乡族流动人口社会效应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9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