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音乐中“和”的意义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音乐中“和”的意义及影响
【摘要】:"和"在先秦音乐中具有奠基意义和创作上的理论指导意义,诸子百家对"和"虽有不同解释,但却无一不把"和"的理念作为音乐理论的基础。在音乐中,"和"既有类似于西方音乐中"和声"的技术层面意义,更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音乐理念。先秦时期大多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把音乐中"和"的思想与治理国家联系起来,认为治理国家时不仅可以直接发挥音乐强大的教化作用,"移风易俗"、"调和人心"、还可以将音乐中"和"的理念借鉴到管理等其它领域。因此,先秦音乐中"和"的思想具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音乐理念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先秦音乐 和 音乐思想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和”便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在音乐中,既有类似于西方音乐中“和声”的技术层面意义,,更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音乐理念。“和”在先秦音乐中具有奠基和创作上的理论指导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熊燕霞;;从“传神写照”到“以形写神”——试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翟子寒;;闲谈中国的老庄之美与美国的流水别墅[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姜宏;;萌芽时期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审美的影响[J];大舞台;2010年09期
2 于兰英;;先秦音乐“和谐”观的内涵及其变迁[J];船山学刊;2008年03期
3 肖杨;;孔子与老子音乐观之比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石应宽;荀子音乐思想二议[J];中国音乐;1990年04期
5 尚媛;;浅谈先秦时期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科技风;2010年13期
6 魏真;;论历史上“和”音乐关系之形成[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
7 周芳宇;;嵇康音乐思想浅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荟;;以《乐化》篇为例浅议《乐记》音乐思想的现实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9 叶全新;;我看见你——记赵晓生全国巡演之南京(上)[J];琴童;2010年03期
10 轩小杨;;论孔子“和”的音乐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会(如铸造业)的和谐与发展[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曲培亭;;浅议如何构建企业内在的和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杨丽;;辛弃疾农村词中的和谐图景[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实现公正与和谐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5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6 唐建华;;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讨论[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白振军;;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沈建中;;树立新课程理念 有效推进班集体建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张朝华;;构建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贾宁;;浅谈城市色彩修辞与人居环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岛海王集团董事长 冷玉喜;共同目标造就和谐银企关系[N];金融时报;2001年
2 一丁;和谐与茶道[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张业民 许谱槐;美术教育三和谐[N];美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沈谦 本报通讯员 李勇军 赵博生;人鱼鸟能否和谐奏鸣[N];陕西日报;2001年
5 流星;如何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N];安徽经济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孙巍;稳定和谐促发展[N];陕西日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N];河北日报;2001年
8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刘华清 何锋;心理治疗:让内心和谐[N];健康报;2001年
9 沐泽;构建和谐生态圈[N];网络世界;2002年
10 马顺生;追求愉悦与和谐[N];安徽经济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德和;以“和”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仰和芝;生存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云;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8 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赵闯;绿色政治的诉求与构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世界[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明;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亮;传统儒家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焦健;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和谐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4 叶菊华;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海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红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代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俞慧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浅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哲;论技术的人文美追求[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秉奎;论中西写实主义油画中的“和谐”理念[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朱明;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1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5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