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上海老歌新唱——以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为例
本文关键词:管窥上海老歌新唱——以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为例
【摘要】:上海老歌,是上世纪30年代海派文化的遗产,它温雅、婉约,是上海文化的烙印,也是海派文化的标志。我们用现代的审美来诠释上海老歌,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使其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关键词】: 上海老歌 《毛毛雨》
【分类号】:J605
【正文快照】: 一、上海老歌——海派文化的标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文化的特征和代表,比如,东北有二人转、湖南有花鼓戏……而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上海,也有其特有的音乐文化代表。上海本土的音乐除了沪剧等戏曲以外,民歌比较少。而在七八十年以前,一些优美的歌声缭绕在车水马龙的上海,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英放;;音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龚妮丽;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1期
3 常晓静;;音乐史的社会史坐标——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书写方式[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温和;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杨德华,杨秋仪;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与音乐人才市场培育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李莉,田可文;“国共合作”中的武汉抗战音乐活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映兰;;音乐史上“新音乐”概念之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彭丹雄;简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晔;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4 郭娜;音乐审美偏好与人格特征及道德的相关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5 斯琴朝克图;色·恩克巴雅尔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慧;北京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慧;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伟;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又见《毛毛雨》——国家大剧院上演《毛毛雨》的意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高莹莹;;浅谈上海老歌——《夜上海》[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75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5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