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协和的相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协和的相对性研究
【摘要】: 协和与不协和,是西方和声学中的一对美学问题,关于它们的定义,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概括,如从美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而人们对和声中的不协和问题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随着人们对多声部音乐的不断探索,不协和的尺度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如在多声部音乐萌芽时期除了应用八度音程以外,人们只采用频率比数最简单的,即音响最协和的纯五度与纯四度音程;而在和声思维的形成与逐步成熟时期,和声中不协和因素的发展就通过增四度与减五度,二度与七度的引进体现出来等等。事实上,每个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自己协和与不协和的标准。而关于协和与不协和问题,许多理论家、音乐家也都曾尝试做过理论性的探讨与实践,但是却始终没有找出一个能够区分出二者的标准与法则,其原因就在于不协和问题的本身就带有其相对性,并且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受时代的局限,审美的变化、音乐感受的主题差异、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不协和的理解不断的变化、拓展。我们知道,音乐的发展主要是以不协和与协和这一对矛盾的运动为动力的,而不协和问题的解决贯穿和声发展的整个过程,本文选择不协和的相对性这一论题,就是想通过从美学等角度着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可以更全面的认识和声,并且有助于人们对和声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和声 不协和 相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1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第一章 不协和的定义8-12
- 一、物理方面8-9
- 二、数理方面9-12
- 第二章 多声音乐体系中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12-18
- 一、多声萌芽时期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12-13
- 二、多声音乐的初步演进与复调化发展过程中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13-14
- 三、和声思维的形成与逐步成熟过程中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14-18
- 第三章 不协和相对性的体现18-45
- 一、 时代的局限,审美的差异18-19
- (一) 时代局限18-19
- (二) 审美变化19
- 二、音乐感受的主体差异19-21
- 三、音律差异21-24
- 四、调式体系中不协和的相对性24-30
- (一) 调式调性24-25
- (二) 音阶25-27
- (三) 旋律27-29
- (四) 调式布局29
- (五) 和弦本身29-30
- 五、声部安排30-32
- (一) 音区30-31
- (二) 开放与密集31
- (三) 重复音31-32
- (四) 省略音32
- 六、节奏因素32-33
- 七、速度与力度33-35
- (一) 速度因素33-34
- (二) 力度因素34-35
- 八、和弦外音的运用35-38
- 九、不协和的解放38-40
- 十、织体选择40-41
- 十一、配器手法41-42
- 十二、音乐风格42-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后记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晡;;和声分析——值得重视的学科建设——兼品杨通八《和声分析教程》[J];音乐研究;2009年05期
2 刘诚;;探求音乐院校和声公共课教学的新模式——评杨通八的《和声分析教程》[J];人民音乐;2007年01期
3 伊乐;;和声分析在钢琴练习中的积极作用[J];黄河之声;2009年07期
4 冉晓昱,骆岭;高师和声学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4期
5 王晔;2004年硕士研究生和声学试题分析[J];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6 徐文正;;简明实用 易教易学——评杨通八教授的《初级和声教程》(第三版)[J];中国音乐;2008年02期
7 黄刚;;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和声特征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杨路;兴德米特和声分析程序设计[J];音乐探索;1986年03期
9 钱李明;;《无尽的爱》和声分析[J];科技资讯;2005年34期
10 田俊;钢琴教学中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几个要点[J];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国威;;和声课教学中亟待认识与须加强的几个方面[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诚;;论和声分析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文;;“和声分析”教学思考——以舒曼钢琴作品为例[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姚红卫;;再议高师和声公共课教学之目标、内容及技能培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锦宣;;和声分析课中等和弦转调的教学思路[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丁冰;;共同课和声教学的核心——理解[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邹宜宁;孙瑜;;关于音乐听觉训练中的和弦听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立平;消费者非计划购买行为的心理原因[N];中国商报;2004年
2 本报评论员;把发展是硬道理贯彻始终[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3 刘莹;琵琶古典《十面埋伏》[N];吉林日报;2004年
4 居其宏;春节晚会何时一俊消百丑[N];音乐周报;2002年
5 侯东蕾;把玩“中提”的兴德米特[N];音乐周报;2002年
6 马跃;沉重的贝多芬[N];音乐周报;2003年
7 韩宝强;音乐理论:请注明你的有效性[N];音乐周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擎;不协和的相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治;四种和声分析法比较与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潘青峰;试论高师基础和声课中和声分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艺;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的和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由敏;古曲神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姜涛;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郭冰涛;兴德米特理论在罗忠昒作品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林;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江姝璇;胡戈·沃尔夫艺术歌曲钢琴织体的和声技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段微;肖邦与福雷的钢琴夜曲演奏比较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8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