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发布时间:2017-09-04 06:32
本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二十一世纪 中国大陆 流行音乐 电视栏目 传播 批判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全新时代。在这个缤纷多姿、开放竞争的时代,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都在一定程度地发生着变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在相互交融和协调中共存。大众文化的兴起无疑是这个时代文化形态最明显的现象,大众文化在营造着信息化、消费化、通俗化、复制化时代特征的同时也使得理性、人文精神等在不断地被削弱。 电视艺术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文艺蓬勃地在前进,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使受众应接不暇。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综艺类电视栏目顺应娱乐之需要,迅猛地抢占荧屏,而综艺类电视栏目中又以音乐类电视栏目最为抢眼。音乐通过与电视的更为紧密的联系,借助于动感、时尚的画面,越来越吸引着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眼球。 21世纪以来的音乐类电视栏目可谓争种类繁多,而更吸引受众的无疑是那些以传播流行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电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星光大道》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斗艳,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无疑是当下是活跃于荧屏上的一股强劲势力,它所引领的强劲的娱乐风急速地刮遍神州大地。 无可否认,各式各样的音乐类节目使广大受众得到了全方位、多渠道的视听冲击和娱乐放松。但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随着流行音乐类电视节目比重的不断增大,,形式的不段翻新,庸俗、媚俗、暴露之风在音乐类电视节目中蔚然成风,这使得其音乐传播明显呈现出过于注重音乐娱乐性、人文含量不足、流行音乐强势地位过重、传播庸俗化倾向明显等弊端。 21世纪又是一个呼唤理性、呼唤人文、呼唤和谐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民族精神的提升需要更为和谐、进步、先进、人文、创新的文化建设。电视音乐作为一种对大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长远影响的文化形式,自然需要更加和谐、理性地生存。 在当下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背景下,电视人、音乐人、电视受众都需要从我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音乐素质,提升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抗“侵袭”的能力。学校教育、舆论导向等社会诸方面也要发挥自身监督、引导等作用,使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能够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文化含量,提升其审美和传播价值,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和谐、先进、理性又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文化奇葩!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 中国大陆 流行音乐 电视栏目 传播 批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9.2;G22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8
- 第1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态势分析18-23
- 1.1 MTV类栏目——乱"画"渐欲迷人眼18-19
- 1.1.1 火速窜红18
- 1.1.2 乱"画"抬头18-19
- 1.2 歌会类栏目——集体狂欢尽风流19-20
- 1.2.1 狂欢不止,火爆延续19
- 1.2.2 冷静看"狂欢"19-20
- 1.3 选秀类栏目——"娱乐不至死"誓不休20-23
- 1.3.1 从繁荣到日趋枯萎20-21
- 1.3.2 理性看其"娱乐至死"21-23
- 第2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存在的问题23-29
- 2.1 "娱乐"性过重,人文含量不足23-26
- 2.1.1 "娱乐"性已成为当下电视传播所具有的重要特征23-24
- 2.1.2 "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明显特征24-25
- 2.1.3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不应仅仅追求浅层的娱乐25-26
- 2.2 庸俗化倾向26-29
- 2.2.1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的庸俗化倾向明显26-27
- 2.2.2 正确审视庸俗化传播27-29
- 第3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29-39
- 3.1 大众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电视音乐审美倾向的影响29-32
- 3.1.1 大众文化潮流的侵袭29-30
- 3.1.2 大众的电视音乐审美倾向于娱乐休闲为主30-32
- 3.2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32-35
- 3.2.1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生及特征32-33
- 3.2.2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下理性的消解、娱乐的盛行33-35
- 3.3 电视艺术产业化的影响35-39
- 3.3.1 电视艺术产业化步伐加快35-36
- 3.3.2 产业化背景下强势的娱乐消费36-39
- 第4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发展之道——建设和谐的流行音乐电视文化传播39-52
- 4.1 音乐传播内容的人文精神追求40-45
- 4.1.1 高扬人文精神大旗40-41
- 4.1.2 提升传播内容的思想性和文化品味41-42
- 4.1.3 加强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42-44
- 4.1.4 注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44-45
- 4.2 受众素养的提升45-49
- 4.2.1 "读图时代"受众应介入更多理性价值观45-47
- 4.2.2 提高受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47-49
- 4.3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中"把关人"素质的提升49-52
- 4.3.1 提高"把关人"的音乐素养49-50
- 4.3.2 提高"把关人"的审美情趣及社会责任感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希琳;大众文化视角下华语流行歌曲歌词的意义生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9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8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