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国近代“教会音乐教育”及其启蒙意义省思

发布时间:2017-09-26 19:00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代“教会音乐教育”及其启蒙意义省思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 教会学校 教会音乐教育 启蒙 殖民性


【摘要】:关于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认识是:学堂乐歌。本文通过对19世纪30、40年代外国传教士始在中国开办学校、至20世纪初教会教育已全面覆盖大中小学及幼稚园这一史实的考察,认为:西方教会在我国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乃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之始——诸多教会学校开设音乐课、琴法课,西方音乐文化观念与音乐理论、演奏艺术等凭借外国音乐家的教授而在全国多数地区的少年、儿童中播下种子。教会音乐教育的启蒙作用不可否认,但各国政治势力对本国在华教会音乐教育的利用企图,使得近代中国教会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阴影。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近代 教会学校 教会音乐教育 启蒙 殖民性
【分类号】:J60-4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当代音乐学术界普遍认为,近代中国音乐教育起源盖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始。如徐士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中语云:“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是在新式学堂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学堂乐歌是指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当时一些‘新学堂’所开设的乐歌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吴微;;“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马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7 储著武;;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8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9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10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韩德民;;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维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斌贤;;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体会[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5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7 王杰;;盛宣怀与中国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樊慧英;;中国近代技术学校的产生及其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齐福;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11期

2 杨克;;随想琐记[J];作家;1996年06期

3 周利敏;谢小平;;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英语课程的形成逻辑[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魏娜;崔荣荣;;基于山东教会学校解读近代中西服饰交流现象成因[J];纺织学报;2007年05期

5 张永广;;从专业到职业: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体系中的师资训练[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习五一;;基督教与近代中国[J];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05期

7 张子荣;;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J];晋阳学刊;1986年03期

8 张生祥,景晓萍;晚清美国在华教会学校的发展及其评价[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黄金刚;韦福安;;晚清教会学校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秦菊英;蓝星;;西学东渐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冲击——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近代化的前奏[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4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5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6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7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2 傅国涌;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世相图[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驻天津记者 李佳;进一步做大“近代中国看天津”品牌[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李景端;福建: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近代中国的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平 母克勤 张璐 通讯员 刘玫;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N];天津日报;2005年

7 刘梁;近代中国早期的地质学文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习五一;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韩亚光;近代中国的两种趋势[N];团结报;2010年

10 宋钻友 本报记者 陈恒才;近30位香山籍名人叱咤上海滩[N];中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君;近代福州教会学校与英语教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晶裕;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研究(1840—1919)[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葛建化;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牛晓靖;中国近代教会慈善事业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8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2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6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