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发布时间:2017-09-29 03:29

  本文关键词: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长沙花鼓戏 大筒伴奏 sol音现象 中国中指


【摘要】: 长沙花鼓戏音乐中有两个典型的中立音↑sol,↑re。在中国大陆,有专家对它们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长沙花鼓戏音乐中的↑sol、↑re是由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引起的。↑sol,,↑re是由于左手中指按弦时的特殊压力造成的。正因为它们是由中指压弦造成,所以专家们把这个特殊的音位和指位叫做“中国中指”。 大筒是长沙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的构造类似于二胡,属于胡琴类拉弦乐器。 笔者对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re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中指”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长沙花鼓戏音乐中↑sol,↑re。并且在大筒伴奏中,除了↑sol,↑re,还存在有其它的四分之三音,笔者把它们的出现统称为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对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的研究方法的选取,笔者与以往专家、学者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借鉴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把对大筒的研究与演奏者、演唱者、演奏行为、音乐观念、主要表演场所、当地的方言、观众的审美趋向等等联系在一起,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社会关系的大网,大筒在这个社会关系网中获得它的社会生命,而不是被看成是一个静止的被研究个体。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概述选题依据,研究动态和选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长沙花鼓戏、其主要伴奏乐器大筒进行介绍,并对“sol音现象”的表现范围进行归纳。 第三部分:对大筒伴奏中“sol音现象”的特点进行简要的阐释。着重提出了↑do等其它微分音;对“中国中指”的理论提出质疑;指出“sol音现象”具有很大的游移性。 第四部分:尝试着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分析影响“sol音现象”的几个因素。 结语部分:笔者得出自己的一些研究观点: 1、在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并不是所有的↑sol、↑re都由中指压弦产生,它们的产生并不能单纯归于“中国中指”。 2、在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并不是所有的声腔伴奏都会有“sol音现象”的出现,它只集中出现在川调中的羽调式、宫调式;打锣腔中的一部分已经川调化的曲调;地方民歌小调的部分曲目。其中,以羽调中的↑sol、↑re、↑do和打锣腔中的↑re最为明显。 3、“sol音现象”具有明显的游移性,且“sol音现象”正随着当代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消失。
【关键词】:长沙花鼓戏 大筒伴奏 sol音现象 中国中指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7.5;J63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前言8-11
  • 第一章 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的历史渊源11-24
  • 第一节 长沙花鼓戏的发展概况11-18
  • 第二节 "sol音"现象的表现范围18-24
  • 第二章 大筒伴奏中"sol音现象"的特点24-44
  • 第一节 微分音↑dol25-30
  • 第二节 对中国中指的存疑30-39
  • 第三节 "sol音现象"中的游移性39-44
  • 第三章 影响"sol音"现象的几个因素44-57
  • 第一节 旋法对"sol音现象"的影响44-49
  • 第二节 音腔对"sol音现象"的影响49-57
  • 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2
  • 后记62-63
  • 附录一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文;;长沙花鼓戏戏班发展进程及研究意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环;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9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39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