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探析豫剧唱腔与豫剧音乐

发布时间:2017-09-29 07:16

  本文关键词:探析豫剧唱腔与豫剧音乐


  更多相关文章: 豫剧 豫剧音乐 声腔 交流融合 传承与发展


【摘要】: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中原地区民间戏曲的一个主要剧种。它伴随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表达和体现着人们共同的心声与审美观,拥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形成和发展的早期,豫剧传统中许多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优秀剧目和优美的音乐逐渐失传,老一辈艺术家和当代青年豫剧演员继承、借鉴与吸收传统中各流派、各唱派其它戏曲音乐的长处和特点,使豫剧的演唱艺术和音乐特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原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从事豫剧与豫剧音乐工作的艺术家们更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豫剧唱腔艺术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豫剧 豫剧音乐 声腔 交流融合 传承与发展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地方戏曲对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1B573)
【分类号】:J617.5
【正文快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中原地区民间戏曲的一个主要剧种。它伴随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表达和体现着人们共同的心声与审美观,,拥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形成和发展的早期,豫剧传统中许多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优秀剧目和优美的音乐逐渐失传,老一辈艺术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重谟;论汤显祖“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兼析汤显祖作剧理论特色、价值和地位[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郑雷;从玉茗堂到咏怀堂——阮大铖与临川派[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朱家席;元杂剧民主思想的萌芽及其对世情小说的启迪[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4 李明;浅谈戏曲的舞台时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琦;袁于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陈彩玲;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剧创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邵宇彤;“样板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日红;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厢记语言美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育鲲;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毕丽君;郑廷玉的杂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燕肖;明代南散套体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吕稳醒;元杂剧旦本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方冰;移民背景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党宇娜;中国古代声乐论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丹;论元散曲代言体[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红艳;;试论京剧演唱对诠释中国声乐作品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照琨;;彝剧音乐小议[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来达;中国声乐唱法宜提四种[N];音乐周报;2000年

2 智明;程派江姐唱新声[N];音乐周报;2001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尊旺;南音:沟通闽台文化的桥梁[N];海峡时报;2001年

4 张亚萌;中国音协采风团感受“魅力开封”[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 李道国;主题音乐在戏曲剧目创作中的运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张成;国粹再现长征壮举[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默晔;《石家庄丝弦音乐概论》出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朱绍玉;《宋家姐妹》音乐创作漫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楠;鲁南柳琴戏声腔系统及音乐多元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林宇;“中国最美乡村”的戏曲—婺源徽剧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付先丽;巴陵戏音乐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为;二胡演奏“声腔化”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周芳;二胡声腔化演奏在《兰花花叙事曲》和《洪湖人民的心愿》中的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陈晓;湖北广济文曲戏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晖;青阳腔衍变发展特征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亚云;秦声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赛;夏野学术成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高翔;区域民俗戏曲音乐研究——“豫东调”源流及其唱腔音乐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0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40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