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人格”之于音乐诠释与接受的方法论意义——对《为艺术,为爱情》三个演唱版本的批评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主体人格”之于音乐诠释与接受的方法论意义——对《为艺术,为爱情》三个演唱版本的批评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人格 歌唱者 萨瑟兰 表演实践 版本 三连音 表演者 音乐处理 主体性 诠释
【摘要】:正"人格分析"试图彰显的是一个主体所具有的独特身份与精神气质,运用这一视角来认识音乐表演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表演实践从根本上牵涉着多个主体(创作者,表演者,有时还需考虑作品中的虚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主体人格 歌唱者 萨瑟兰 表演实践 版本 三连音 表演者 音乐处理 主体性 诠释
【基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后期资助项目(编号YSJYJDHL11004)的成果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人格分析”试图彰显的是一个主体所具有的独特身份与精神气质,运用这一视角来认识音乐表演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表演实践从根本上牵涉着多个主体(创作者,表演者,有时还需考虑作品中的虚拟主人公)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换言之,对于“主体人格分析”可以合理地为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艳;;歌唱中应该怎么调节心理状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2 周亚娟;;论心理调控对歌唱中声门运动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德才;;论歌唱者与曲目的最佳契合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张俊;;歌唱训练中微声唱法微探[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5 项亮;;论头声性歌唱的作用与运用[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6 赵亚男;;浅谈歌唱的创作思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7 徐桂华;;浅谈如何完善歌曲的情感处理[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8 刘蕴博;;头腔共鸣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9 叶毓;徐倩;;浅析歌唱中的情美[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0 邱兆伟;;浅析歌剧《白毛女》之《杨白劳》唱段的艺术处理[J];黄河之声;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博文;唱歌健身也要讲科学[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谭晶;传播和谐是歌唱者的天职[N];山西日报;2006年
3 孟凡虹;听英国皇家歌剧院总监大卫讲课的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胡英华;像小鸟一样地呼吸[N];音乐周报;2003年
5 郝新豫;歌唱的运动与夸张[N];音乐周报;2004年
6 王景彬;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与女高音[N];音乐周报;2005年
7 李燕;辨证看待“紧”与“松”[N];音乐周报;2001年
8 闫业景;声情并茂谈歌唱[N];江淮时报;2005年
9 建忠 国安;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举办首届声训班[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周国安;在大师班学歌唱[N];音乐周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桦;论人曲合一的艺术效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迎;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3 许伟欣;音乐内心听觉与声乐艺术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赵俊娜;论声乐表演中歌唱与语言的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何琪;浅谈歌唱声带小结的形成和防治[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6 孙敏;论情感在声乐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盛况;论美声唱法中的声情并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柏艳;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衣伟静;声乐学习与演唱中心理因素的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天顺;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歌唱人才的具体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4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