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瑟尔的“游移视点”说
发布时间:2017-11-02 03:22
本文关键词:伊瑟尔的“游移视点”说
更多相关文章: 游移视点 文学作品 隐含的读者 阅读活动 三位一体
【摘要】:沃尔夫冈·伊瑟尔以他的阅读现象学理论为接受美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他的“游移视点”是其现象学阅读理论的关键所在,他以“游移视点”为中心完成对现象学文本、现象学读者以及阅读过程的三位一体的建构。“游移视点”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其中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理论和英伽登的阅读的“时间透视”理论构成了“游移视点”的理论基础。在伊瑟尔看来,“游移视点”的参与者是现象学文本(即文学作品)和现象学读者(即“隐含的读者),它在阅读过程中是作为文本内部的视点按照文本句子顺序进行移动的。在“游移视点”的运行过程中,同时发生着意象的“被动综合”和“一致性构筑”,这是“游移视点”的内部结构,二者共同建构阅读意义。只有在“游移视点”的运行过程中,文本才能成为现象学文本,读者才能成为现象学读者,阅读才能成其为阅读。因为“游移视点”的运行就是一种意向性活动,现实的读者和文本会进入这种意向性活动中,完成现象学还原,从而形成一个现象学的阅读过程。 然而,伊瑟尔的理论也有着明显的不足,他的文本结构、现象学读者和阅读模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斯坦利·费什等在不同层面上都有过论述。伊瑟尔的阅读现象学的这些理论缺陷也自然影响到了作为关键所在的“游移视点”。虽然伊瑟尔的“游移视点“有着种种理论缺陷,但是,通过以“游移视点”为核心的阅读现象学理论的建构,伊瑟尔将阅读还原了出来,达到了对阅读的本质直观。
【关键词】:游移视点 文学作品 隐含的读者 阅读活动 三位一体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游移视点”的理论背景12-18
- (一)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13-14
- (二) 英伽登的“时间透视”理论14-18
- 二、“游移视点”的运行结构18-33
- (一) “游移视点”的参与者18-23
- (二) “游移视点”的运行23-27
- (三) “游移视点”的意义构成27-33
- 三、“游移视点”在伊瑟尔阅读现象学中的作用33-44
- (一) “游移视点”与现象学文本33-35
- (二) “游移视点”与现象学读者35-37
- (三) “游移视点”与现象学阅读模型37-38
- (四) “游移视点”与伊瑟尔阅读现象学理论的不足38-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梁康;;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12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2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