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1-03 04:22

  本文关键词:“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 英语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专题研讨 非主流 翻译研究 上海大学 翻译家 英美文学 诺贝尔奖


【摘要】:正2013年10月1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联合举办了"‘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探讨包括加拿大、新西兰在内的非英美国家的英语文学发展、研究和译介情况以及莫言获诺贝尔奖带来的启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专题研讨 非主流 翻译研究 上海大学 翻译家 英美文学 诺贝尔奖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2013年10月1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和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联合举办了“‘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探讨包括加拿大、新西兰在内的非英美国家的英语文学发展、研究和译介情况以及莫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芳;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成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2 ;2006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1期

3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读书编辑部 联合举办全国首届(1979-1989)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获奖图书[J];读书;1990年11期

4 褚国飞;;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2期

5 屠国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1期

6 乐黛云;李晓卫;;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乐黛云先生学术访谈录[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乐黛云;;1900—1910:中国比较文学的发端[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8 ;2008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1期

9 ;专题研讨会会讯[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10 王宁;;季羡林先生留给我们的遗产[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王蒙;;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10 张梦阳;;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中国文化的“礼”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欣文;《中国文化年鉴》(2005)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梁秋克;《中国文化年鉴》新一轮组稿编辑工作启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大伦;漫谈中国文化[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卞毓方;一位文化老人的“和谐观”[N];人民日报;2007年

6 蒙木(书评人);中国文化的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宋冰;中国文化年: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商报记者 任志茜;张大春:重新识字,钻进中国文化的酱缸[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海晏;中国文化“和”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秦风邋毛毛;劲草更兼疾风[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华;超越东方主义:希尔中国题材作品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岩波;中国古代医学书籍发展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张磊;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现状与展望[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冰梅;冲突与融合: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阳栋;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文化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晓东;韦政通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D];浙江大学;2008年

5 蔡慧清;德克·卜德研究三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利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8 邹丽娟;中俄茶文化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孙青;中国文化因素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体现[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陈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境遇与发展思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4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34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