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遴选及其传播的文化制约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经典遴选及其传播的文化制约机制
【摘要】:艺术作品的经典化作为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离不开各种文化力量的共同参与。具体来说,艺术经典的建构与代表各种文化力量的权力话语的博弈密切相关。这其中,政治话语、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这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权力话语形态,分别主导了经典遴选及其传播的干预机制、裁决机制和影响机制,并由此构成一个对经典建构产生巨大作用,既相互区别、又复杂共生的文化制约机制。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艺术传播学视域中的经典建构与传承研究”(项目号:12CA068) 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诚如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所言,文化其实是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1]将所有的艺术品放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下考察的话,同样可以发现: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传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欧阳跃峰;周桃正;;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南南;;元话语:八十年代文化语境中的“救亡压倒启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陈博;;经典、经典化与经典的危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程光炜;;当代中国文学中主体形象的变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董之林;;关于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想法[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10 黄书光;;论儒学社会化的若干途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星华;人性原生态的多重显现——读阿来的长篇小说《天火》[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张卫中;;《山乡巨变》的话语分层与配置[J];理论与创作;2007年02期
3 曹金合;;敞亮与遮蔽——论《我们夫妇之间》的话语叙述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雍青;;主流话语的生活化表达——《三里湾》话语类型与文本构成分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军;欧阳梦;;经典的想象[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卢婧;;试论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的反权力话语性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谭善明;;被建构的主体性:论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接受者的地位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如何面对民间话语[J];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9 郭昭第;当代顺口溜:弱势群体的非权力政治话语[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吉崇敏;;十七年文学的民间化倾向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印海;高增平;;论新媒体艺术传播中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中的审美思维方式[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胡长斌;;敬畏历史[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洪生;黄琦;;从主流政治话语嬗变看中国政治之变迁——基于若干官方文本的政治学解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不同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胡敏文;;归化、异化策略的多元互补阐释[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生贵;现代媒介与民族艺术传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钟言;平等地回应民间话语[N];大连日报;2011年
3 陈泱;异域艺术传播的途径[N];北京日报;2001年
4 言轻;关于民族的民间话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黄曼君;世俗精神民间话语艺术狂欢[N];文艺报;2001年
6 ;演艺市场结构与产业链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原上蒿;发问,为了和谐的内心[N];南方周末;2005年
8 周莽;权在屎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甘文瑾;《唐吉可德》打造“亚洲首部全片3D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傅莲英;赋予琉璃产品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卞清;民间话语与政府话语的互动与博弈[D];复旦大学;2012年
3 徐纬光;现代中国政治话语的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刘齐生;汉德宣传性语篇结构差异的政治语法因素—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施敏;思想教育与经典建构[D];南京大学;2012年
8 王圣华;新中国的农民与农民画运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王晓岗;新小说的兴起[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渝;大跃进民歌运动中的权力话语和民间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莉莉;《莫瑞斯》中“不正常的人”对权力话语的接受与反抗[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纪新蕾;媒介变革与艺术传播[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牟凡;新时期土家族小说中的民间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胜男;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6 张瑶;论权力话语理论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阐释[D];中南大学;2010年
7 娄云;无声的风筝,有声的人生—《追风筝的人》中的权力话语[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魏巢凤;福柯式解读《黄色壁纸》中的话语与权力[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李清霞;从《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看权力话语对译者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美华;从权力与话语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0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