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梁启超、胡适与杜诗学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7-11-24 02:10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胡适与杜诗学的现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梁启超 胡适 杜诗学 现代转型


【摘要】:梁启超和胡适是杜诗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以现代的学术眼光、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来观照杜诗,从不同的角度突破了传统杜诗学的研究框架,开启了杜诗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杜诗学宗旨的确立;二是新的杜诗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三是新的学术原则、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的引进。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
【基金】: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杜甫接受史研究》(2013BWX015)
【分类号】:I052
【正文快照】: 一、新的杜诗学宗旨的确立传统杜诗学的主流是将杜甫作为学诗的最高典范,以能接近或达到杜甫诗歌的境界为最高目标,是向后看的。严羽云:“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1李梦阳云:“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鹤霖;;浅论白体诗和昆体诗的同质异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王易华;;论《随园诗话》与清代主潮诗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李娟;;禅与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史哲文;;论“吴中四士”与江南地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刘蕊杏;;《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张晖;;清初唐宋诗之争与“性情”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师雅惠;;钱谦益的诗体“正变”观[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8 苏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9 梁琳;尹占华;;沈德潜与乾隆诗学观的离合[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10 程小平;;试析禅宗语境中的严羽诗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帆;;诗话与评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两种主体形式[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邓程;;新诗与传统和语言的复杂关系——兼对郑敏先生的回应[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4 李西建;;中国美学的诗性智慧及现代意义[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5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玉媛;清代格调派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敏;钟嵘“自然英旨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志;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亚芳;严羽诗体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琰;;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读《杜诗学与杜诗文献》[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1期

2 张忠纲;;杜诗学文献研究的新拓展——评孙微《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2期

3 聂巧平;宋代杜诗学论[J];学术研究;2000年09期

4 孙微;《四库全书总目》所体现的杜诗学[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5 綦维;德州学者卢世嵫的杜诗学成就[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6 莫砺锋;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J];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03期

7 赵海菱;拓展与深入——评《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J];东岳论丛;2005年04期

8 田小军;孙微;;顾炎武的杜诗学[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王群丽;;《杜诗详注》对杜诗学的贡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梁尔涛;;清代武进蒋氏家族杜诗学传承论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瑰华;;安徽杜诗学文献述略[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砺锋;少陵功臣林继中的新著[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家壮;明末清初杜诗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赫兰国;辽金元时期的杜诗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飞;元好问杜诗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顾慧;翁方纲杜诗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葛亚敏;沈德潜杜诗批评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2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