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文学消费的双重需求——论近代中国女性译者身份的凸显
发布时间:2017-12-06 05:34
本文关键词:启蒙与文学消费的双重需求——论近代中国女性译者身份的凸显
【摘要】:1898年至1919年间中国首次出现了一个本土女性译者群体,她们突破传统性别秩序对女性进入文字世界的种种限制,以翻译为路径,走入公共领域的书写场。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近代启蒙思潮对新女性的塑造和文学消费兴起的角度,以中西历史中女性译者境遇的比较为视野,探讨促成中国近代女性译者身份在公共领域凸显的历史条件,以及其身份彰显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性别视角下的译者规范”(11FYY018)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译者生态调查研究”(2012RKB01328)
【分类号】: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一般以林纾、王寿昌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为起点。在此之后,林译小说的风行引领了一个时代翻译文学的潮流。清末戊戌变法失败,知识分子试图通过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改良来实现强国的理想破灭,“知识分子被逐出庙堂后痛切地感受到思想启蒙的重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国武;;叙事视点与政治意义——晚清谴责小说政治叙事的形式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章池;;“悲剧的解放”——从两次悲剧论争看文学与政治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黄国龙;周阳;;徐,
本文编号:1257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5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