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基于分类学视域中的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6 12:28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类学视域中的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类学 高职教学 艺术类 多元化 培养体系


【摘要】:从分类学视域来说,高职艺术类教学更为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能力,激发与培养其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设定科学的教学范式,促进创新型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建立,让学生进入自主性终身学习状态,并最终可以达到创新性地解决工作场境和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复杂程度各异的问题。高职艺术类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为的是使教学目标能够契合时代发展进程,探讨职业教育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需求目标,总结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办学层次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取得的经验,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视角来强化认证并推进新型方法理念的研究深度。
【作者单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分类学视域中的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编号JSJMY022),主持人:丁勤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3SJB760010),主持人:丁勤 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阶段性成果之一,主持人:丁勤
【分类号】:G712;J0-4
【正文快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的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活动的理论阐述认为,活动是由系列点状的行动有机式的组成,并在相应的行动目标的规划控制下,通过步骤安排,实现完成预设目标的行为。所以教育同样是由目标来确定相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莉,高民;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2期

3 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职教论坛;2012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林;张小平;涂传林;晏鹏;韩菲;;生物专业师范生职前培训中微格教学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永杰;;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3 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郭晗;;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金玲;田乐乐;;论音乐在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媒介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胡娟;;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7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曾晓洁;知识与教学: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析多元智能理论的“符号学习”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10 桑青松;多元智力理论与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桂捚;;皮纹与智力测量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潘清;曹玉民;;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化学实验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云峰;邹新元;;构建《工程热力学》课程创新平台的教学研究[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音乐学习评价[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刘惊鸿;;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齐雪芬;;开发多元智能 提升科学素养——从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谈起[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7 翟桂捚;梅建;马缃锟;;25年5万例皮纹与认识能力相关研究报告[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8 陈洁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营销策划》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9 张桂芝;;多元智能评价工具的实践研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10 祝菁;;心理学理论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川平;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孟萌;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克;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3 范杰;布鲁姆化学教育目标分类法及其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07期

4 ;数学第一册单元学习目标与达标练习[J];湖南教育;1994年08期

5 胡兴宏;;认知目标分类和学科考试命题[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1期

6 顾志跃;;教学目标的制定技术[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3期

7 ;小学数学几何知识部分教学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4期

8 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Z1期

9 陈解放;;模式支撑——求解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整体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恒欣;;关于目前艺术相关专业各类比赛的评价体系研究[J];艺术教育;2014年06期

2 赵燕华;;“村改居”社区文化转型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3年40期

3 洪晓楠;林丹;;大学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4 陈卫;梁均红;;与专业相适应的高职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9期

5 贺义辉;陈新宇;;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韩松;;电视剧场播前评估的标准与方法[J];电视研究;2014年08期

7 王建民;;体育专业教学模式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疼痛评价体系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创新评价体系研究[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3 李宁;刘金祥;;北京市能源消耗统计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X;唐焕文;;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铁鹰;;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义宝厚;高建军;李占福;许之前;倪宝新;张进;李志祥;马靖;金道平;崔瞳;公祥新;;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3年

7 张亚平;左玉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胡春辉;刘晓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宏才;徐关尧;何晓晖;田平;;基于ANP的舟桥装备高流速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魏云;李佐军;;中国园区转型发展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进军;深圳:《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结题评审获好评[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龙昊;中国和谐中小城市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揭晓[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肖云 卢燕娟 李然;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N];农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栾金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老港城市化改造中交通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李金云;节能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国辉;大连市街道行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潘文君;福建省农村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5 刘阿梅;中国FMCG制造商与零售商关系与合作评价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6 吴琪;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曾婷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谭异初;长株潭综改区信用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许中强;辽阳石化分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张安;企业业务结构评价体系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8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58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d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