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作者理论和文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8-01-05 16:17

  本文关键词:作者理论和文学问题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作者 文学 传记 虚构性 范例性


【摘要】:本文反思了后结构主义对作者观念的挑战,认为作者在文学和文化文本解释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对文学的兴趣是受关于作者、作者是什么的某种不确定性所引导的,并且此类兴趣事实上是由对作者所赋予的文本性、意义、意图的界限难以抗拒的违反来推动的。文章以对特德.休斯《生日信札》的争论为例,指出人们首先根据诗歌与诗人或者诗人生活的某种关系来界定诗歌,文学的定义和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最终都指向或者求助于作者。而一些最基本的文学问题,如文学的虚构性,文学与范例性,与唯一性和普遍性有着奇特的联系的观念,都与作者问题密切相关。
[Abstract]: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challenge of poststructuralism to the author's concept, and holds that the author still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texts. In the western literary tradition, the interest in literature is concerned with the author. Some uncertainty about what the author is is guided by, and such interest is in fact given to the author by the textuality, meaning. An irresistible violat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intention.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ntroversy over Ted Hughes's Birthday Letters as an example, pointing out that poetry is first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the poet or poet's life.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 and the value judgment of literature ultimately point to or seek help from the author, while some of the most basic literary problems, such as the fiction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and paradigm. The idea that there is a peculiar connection with uniqueness and univers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uthor's problem.
【作者单位】: 布里斯托尔大学英文系;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在写于1981年的《作者身份诸理论》的导言中,约翰.考菲(John Caughie)认为,“对作者作为文本来源和中心观念的挑战……在当代批评和美学理论中一直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考菲指出,二十世纪后期的批评和理论正是“在这个挑战中建立起来的,恰如19-20世纪的诸多哲学是通过对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屹;;新批评与诗歌解读[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2 丁宝琳;;传记种种[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3年04期

3 ;我对她并非一见钟情——答女诗人赵霞15问[J];文学界(专辑版);2007年08期

4 王珏;;浅议音乐和文学的渗透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黄子建;;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报刊诗歌和诗歌报刊在抗日宣传中的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7期

6 常立;;论《白话文学史》的文学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卢永和;;历史与“文学性”叙事[J];天涯;2009年01期

8 朱幸纯;;真实的童年还是梦幻的童年?——论《呼兰河传》的真实性与文学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浙江文成·诗刊社 第26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J];诗刊;2010年07期

10 彭青龙;;历史小说的嬗变与文学性特征[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秀艳;魏知超;郭晓蓉;葛晓菁;;诗歌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务刚;;试论托马斯·哈代诗歌的艺术成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7 许更生;;郑樵诗歌与其人生观浅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林初;文学性与商业性并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学排行榜还有多少参考价值?[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朱辉军;就是音乐剧,也要注重文学性[N];文艺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N];人民日报;2011年

5 赵强;突出童书文学性是出版人责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蕾;热闹背后看“门道”[N];光明日报;2010年

7 胡平;文学与影视关系如何重构[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刘慧;打捞浙江文学记忆[N];浙江日报;2011年

9 韩小蕙;在文学的门里和门外[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喻乐;只见富豪,不见文学?[N];湘潭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建萍;英汉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2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国栋;《景德传灯录》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5 谭雯;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6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吴塔娜;《青史演义》文献史科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大恒;江淹文学创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广奎;人民诗人卡尔·桑伯格[D];中山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亚敏;论E.E.肯明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春燕;文学性与话语偏离[D];浙江大学;2006年

3 孟祥春;当代语境下大众文学的书写与消费[D];西北大学;2010年

4 廖丽蕾;虚构与真实的文学法律学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胜侠;20世纪西方含混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薛向娟;《墨子》文学性探微[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志峰;[D];浙江大学;2004年

8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胡平平;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社会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高志明;《史记》的文学语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3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83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