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

发布时间:2018-01-05 23:03

  本文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聂珍钊 当代问题意识 中国学术话语


【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凸显了三个突出的特点:在实践层面具有强烈的当代问题意识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在主体层面表现出清晰而自觉的中国学人立场;在学理层面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可以说,该书的出版,初步完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的建构。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highlights thre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 the strong contemporary problem consciousness at the practical level and the pertinence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China ;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聂珍钊教授的专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于近期出版。这是中国学界构建自己学术话语的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该书作者聂珍钊教授,作为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起者、提倡者和领军人物,怀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使命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叶立刚;;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介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张慎琳;叶晓青;;独特的叙述视角与反讽意味的生成——吴组缃《官官的补品》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静;生命意志的追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红;试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情节中的巧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伦理的超越[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2 刘沙沙;;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简·爱》[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3 莫秋莲;刘沫;钟方鑫;;善与恶的角逐:《麦克白》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4 先巴东智;;浅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及其走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5 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6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的伦理意义解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10期

7 吴斯佳;;从文学伦理学看戏剧中的“弑父”主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8 杨玲燕;;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看潘金莲形象[J];语文学刊;2010年01期

9 彭禹;;《“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田俊武;;“迷茫时代”的道德歌手——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的伦理叙事[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超;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美好的工作》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2 祁宏伟;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利蓓加·夏普的形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谢素霞;福克纳创作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超;看得见的黑暗[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蕾;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伦理意义解读[D];江南大学;2009年

6 陈浩然;斯宾塞《仙后》中的道德寓意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秀丽;《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河南大学;2008年

8 夏元晔;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伦理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许爽;伦理悲剧—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奇异的插曲》[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聂晓珍;[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5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85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