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东亚性”:以首尔双年展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的“东亚性”:以首尔双年展为例 出处:《美术观察》2009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双年展 当代艺术 东亚 高科技 作品 当代中国 艺术家 策展人 关键要素
【摘要】:正新媒体艺术得以成功的"关键要素"何在?我认为,从理论上讲,就在于一种"高科技"(Hi-Tech)与一种"深文化"(Deep-Culture)的融合,可以简称为HTDC的有机结合。而当下的中国大陆新媒体艺术为何始终出不了十分精彩的作品,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两个核
[Abstract]:ZhengXin media art to the success of "key elements" where? I think, in theory, is a "high tech" (Hi-Tech) and a "deep culture" (Deep-Culture) fusion,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TDC. And the new media art today, why not always Chinese very wonderful works, the reason lies in the lack of just that two nuclear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华美学学会;
【分类号】:J114
【正文快照】: 新媒体艺术得以成功的“关键要素”何在?我认为,,从理论上讲,就在于一种“高科技”(Hi一Tech)与一种“深文化"(Deep一Culture)的融合,可以简称为HTDC的有机结合。而当下的中国大陆新媒体艺术为何始终出不了十分精彩的作品,究其原因,就在于其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两个核心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君;;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J];美术观察;2006年12期
2 沈海晖;广告新媒体探究[J];装饰;2004年11期
3 渔人;;新媒体=新声音?[J];缤纷家居;2006年09期
4 甘一飞;目击惠特尼2002双年展[J];美术观察;2002年07期
5 ;第9界开罗双年展作品[J];世界美术;2004年04期
6 ;第十四届悉尼当代艺术双年展作品[J];美术观察;2004年08期
7 张朝晖;当代艺术的狂欢——谈北京双年展期间798艺术社区的展览[J];美术之友;2003年06期
8 ;奥地利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作品[J];美术观察;2002年11期
9 ;新媒体之王——赫斯·麦纳[J];计算机与农业;2000年10期
10 林木;“我观首届北京双年展”笔谈(1) 一个重建民族自主与自信的展览——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有感[J];美术;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绍谊;;市场转型中的影像重组:新媒体与文化批评[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2 ;双年展:聚焦三大“争议建筑”[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3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沈国芳;;在新媒体革命的背景下建立写作学科体系[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徐威;;融合与转型——东方卫视的探索[A];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尤效成;周速飞;马柱;;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信息传播新媒体——移动数字电视系统概述[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吴海民;;创新媒体的十二块木板[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王润身;;我最满意的作品[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9 李宝山;李春兰;;高科技 高管理 高思维[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10 谭祝平;;盈利广电的模型崭露头角——保定数字电视走市场化模型的有益尝试[A];2003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婷;新媒体:手机制造[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辛晨;发展新媒体 挖掘报纸潜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师琰;新媒体双雄上市赛跑:分众还是聚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搜狐副总裁李善友;互联网与新媒体[N];人民邮电;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宏宇;看艺术?看技术?[N];南方周末;2006年
6 漆咏德;新媒体散文:文学园地的新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李礼;一部新媒体的征战史[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不悔;《新媒体征战》——竞争就是我们的历史[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于学儒;新媒体疾病令人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10 (中国)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宏;新媒体:孕育大富翁的新领域[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周相录;元稹生平与作品考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斌;货币一体化理论及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理论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丁一兵;经济发展中的汇率制度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宏恩;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与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7 蒋序怀;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林立;媒介性:后现代艺术的存在[D];山东大学;2005年
9 程先琼;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幔对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武丽霞;唐代杂传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新媒体艺术中的一支异军[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2 鲍成城;手机媒体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3 丁志雯;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陈晓薇;从媒介生态学看网络视频短片的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刘俊;短信介入电视节目形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珊;新媒体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陈虹;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式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8 王方群;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蒋艳清;TMD战略对东亚及我国安全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霍小娟;超越苦难的生命之歌——艾芜与杰克·伦敦流浪作品比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92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