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多元语境下的文学真实性

发布时间:2018-01-08 15:16

  本文关键词:多元语境下的文学真实性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 真实性 多极


【摘要】:文学真实性问题是中西文艺理论界经典性话题之一,也是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如何理解文学真实性,直接涉及到如何面对当下的文学现象以及如何指导文学的未来走向。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学语境中,文学真实性也必然是多极的。
[Abstract]:The problem of literary authenticity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topic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divisive issues.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how to face the current literary phenomenon and how to guide the future trend of literature. In today's diversified literary context, literary authenticity is bound to be multipola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22
【正文快照】: 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曾以“真实”为标杆,为我们划分出了三个世界:理式的世界、现实的世界和艺术的世界。按照真实程度,这三个世界是存在等级的。真实的标杆立在理式那里,现实和艺术都是它的影子,这样一来艺术就成了最不真实、也是最低级的世界。因而柏拉图看不起模仿的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雪芹;西方文学真实性内涵的现代发展[J];求索;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不冒险的旅程——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1期

2 谢有顺;铁凝小说的叙事伦理[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6期

3 周立民;;叙述就是一切——谈莫言长篇小说中的叙述策略[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6期

4 古风;关于当前意境研究的几个问题——答王振复兼与叶朗、王文生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马树春;流行歌词的比喻特色及其文化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章杏玲;;古典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成秀萍;都市话语与城市女性的孤独漂泊感写作——张爱玲、王安忆小说文本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徐岱;存在的感悟:论王安忆及其90年代小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洋;塑造典型·创设象征·营构意境——研究中国建筑表意机制的理论基点[J];城市建筑;2005年01期

10 单畅;;汉诗词英译之美感追求[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蔚然;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4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范国英;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8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9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尧;世纪之交的生活表征——池莉小说创作论[D];安徽大学;2001年

2 李丹;余华小说的修辞策略及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邱欣敏;我叛逆,,故我存在——《我们》与存在主义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炜;略论当代艺术的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杜波;历史与情感的变奏——沈从文小说文体论[D];青岛大学;2003年

6 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窦燕;“我写的一切都与您有关”——荣格心理学视阈下的卡夫卡及其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9 于欣;东海西海心理攸同[D];延边大学;2004年

10 张旭东;持守与超越:当代文学豫军的小说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德祥;“走向写实”:世纪末的文学主流[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婧婷;;浅谈文学作品“对话”演播中的语境还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2 张敏;;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美[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3 马敏娜;;文学作品中温暖的乡音——浅谈方言与文学作品的结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赵平;孟凡平;;主体间性暨《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杜瑞;;解读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6 李鸿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7 王艳;高菊霞;;文学作品的标题翻译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胡艳彬;;焦点-背景理论与文学作品空白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林文艺;;英文版《中国文学》作品翻译选材要求及影响因素[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晓红;;文学中的直觉和灵感[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李春青;;谈谈历史题材创作中的真实性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3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5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生琳;;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表现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不合理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10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邹明华;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4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胡良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N];文艺报;2010年

6 王英琦;有真人才有真文[N];天津日报;2004年

7 李云雷;批评是一种创造[N];文艺报;2011年

8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9 李玉平;“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N];文艺报;2010年

10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宋春燕;西安设文学艺术最高奖[N];西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2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3 白江宏;现实主义的丰富与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5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7 李大伟;风景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真实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卓;文学作品中语义衔接的对比[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10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7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7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