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联系文学实际的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联系文学实际的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实际 经验主义哲学 范式 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 形而上学 人文学科 知识分子 客观性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长期以来不但遭致习惯性的简单理解,而且也被学界许多人视为中国文学理论建设获得有效性的出路。但这种看似习以为常的观念却隐藏着三点缺陷:首先,它把"理论联系实践"偷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即把动态的、价值性的"实践"概念偷换成了静态的、事实性的"实际"概念,相应地混淆了经验的不同内涵;其次,它夸大了范式观念对人文学科的适用性;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它有消解知识分子反思与批判使命的危险。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应避免不加分析地变成文学理论研究的指导原则。只有在反思和批判的意义上,文学理论才是联系文学实际的。
[Abstract]:At first , the concept of " theoretical contact practice " has been replaced by " theory contact practice " , that is , the concept of " theory contact practice " has been replaced by " theory contact practice "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I022
【正文快照】: “理论联系实际”可能是个伪命题吗?当评价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状况时,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文学理论每每脱离了文学实际,其有效性因而无从谈起。这种观点又主要基于两点理由:首先,文学理论被认为是不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的抽象空谈;其次,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基础理论,又被认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6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宋晖;试论语言学中的潜显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10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建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邵迎生;心灵真相在日常话语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8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素梅;古典共和主义的回归与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芸;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3 吴碧华;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李敏;现代展示设计的民族化审美追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志云;工程共同体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文海鸿;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与综合命题理论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建林;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2 明滨;北大编译《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研究资料丛书》[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4期
3 成柏泉;;《文心雕龙创作论》[J];读书;1980年05期
4 马白;;评刘勰的“六义”说[J];学术月刊;1980年08期
5 敏泽;;论魏晋至唐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兼论佛学输入对于艺术形象理论的影响[J];文学评论;1980年01期
6 西;;《山东三十年短篇小说选》等书即将出版[J];山东文学;1980年03期
7 ;从来稿看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8 吴高福;中国古代文论讨论会探讨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及其艺术规律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年01期
9 ;如何理解“象外之象”?[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1期
10 季莫菲耶夫;圣立;建华;;文学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江;探讨新世纪文学理论研究走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冯宪光;走向客观化[N];文艺报;2000年
3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4 桂琳;文学理论,如何寻找自我?[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s,
本文编号:1400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