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对待立义与中国文论话语形态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1-09 22:30

  本文关键词:对待立义与中国文论话语形态的建构 出处:《文学评论》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话语形态 中国文论 对待 价值取向 方法论原则 中国古代文论 概念范畴 阴阳五行 天地人 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对待立义源自对天地万象经验之哲理思考,其一而二的对待性和二而一的立义性抽绎出一个超验的二元共构的宇宙生命结构模式。运用于文论领域的对待立义方法,不仅是指复合概念范畴所用术语之相互对待之意,更拓展为所指述、所诠释对象的对待统一关系与规律及其审美理想与价值追求。
[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Li Yi originate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treatment of one and two and the meaning of two and one deduce a transcendental pattern of binary constructure of cosmic life structure, which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theory. It not only refers to the mutual treatment of the terms used in the compound concept category, but also extends to the reference, the treatment of the unified relationship and the law, the aesthetic ideal and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annotated objec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9BZW005) 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2009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10-0005)的结项成果之一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文论知识系统与阐释方法有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基础,其理论思辨、致思方式与价值品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传统思维方式及其理论形态的沾溉,此一特质,尤其深刻地体现在文论范畴命题两两对举的构型及其所指述、所诠释对象的对待统一关系与规律上。作为中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孙颖通;;1979-1994年中国“伪科学事件”与科普政策的互动影响——以人体特异功能事件为例[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7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5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6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7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4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5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6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峰;关于西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研究——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宏建;;当前文学批评的批评意识[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2 周佳;;王国维文艺美学观管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曹顺庆;邱明丰;;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4 陈明华;;从《美学散步》透析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文化关怀精神[J];名作欣赏;2010年09期

5 李媛媛;;建国以来外国文艺理论译介及其影响[J];理论视野;2010年02期

6 朱志荣;;《文心雕龙》的意象创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李凯;王万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8 孙红震;;鲁迅戏剧批评的话语形态评析[J];四川戏剧;2010年01期

9 徐扬尚;;《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立象尽意——兼论古文的言说与解读方式及其“西化”[J];天府新论;2010年02期

10 王一川;;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若隐传统——以“感兴”论为个案[J];文艺争鸣;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道毅;;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王飞;;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系统总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晗;;文化批评、媒介传播与读图时代的审美症候[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刘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及其走向[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凌;;把握时代精神,确立审美立场——从《文心雕龙》说到当代文论建设[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建中;;创生青春版《文心雕龙》[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海;;文学界定转换与文论体系重构——由《文心雕龙》切入[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中胜;;《文心雕龙》的生命活力论[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征;百年中国文学与学术思想流变研讨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10年

2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主任 柳斌杰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于永湛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徐毅英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谭跃;记录历史 传承文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驰;我国当代文论与“西马”的不解情缘[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百年中国文学与学术思想流变研讨会举行[N];文学报;2010年

5 黄念然;当代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古典文论[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凌晨光;文艺学史论的创新研究[N];人民日报;2009年

7 王一川;词语诗学的开山力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陈定家;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N];人民日报;2009年

9 时胜勋;精神历险与思想前沿对话[N];文艺报;2009年

10 王飞;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系统总结[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金梅;“《春秋》笔法”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奇志;论清末民初思想和文学中的“英雌”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D];四川大学;2005年

9 温潘亚;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艾华;试论因明的实用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2 杨立英;论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的还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文莉;人体隐喻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萍;现代语境下“隐秀”研究[D];温州大学;2007年

6 肖阳;刘勰的语言观与西方经典语言哲学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弛;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义军;中国古代诗意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鄂霞;“浪漫”概念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0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