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春天十个海子》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的死亡主题
本文关键词: 海子 狄金森 死亡主题 诗歌 死亡意象 死神 死亡情结 等候 描写 生命本能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春天十个海子》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分别是中国近代诗人海子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作。两首诗均是对死亡幻觉与死亡想象的描写,同样是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诗中死亡意象所包含的意义、文学对死亡的审美观照以及诗中反映出的死亡意识都有鲜明的差异性。
[Abstract]:Ten Haizi in Spring and "because I can't wait for death" are the masterpieces of modern Chinese poet Haizi and American poet Emily Dickinson respectively. Both poems describe the illusion of death and the imagination of death. It is also a work with the theme of death.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meaning of the image of death in poetry, the aesthetic picture of death in literatu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death reflected in the poem.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2;I0-03
【正文快照】: 《春天十个海子》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都是描写死亡的诗,并且同为对死亡想象的描写。但两首诗对死亡意象的选择和整体的氛围都是不同的,其表达的思想也因此存在差异。通过这些差异我们也可看到作者各自的创作思想、人生观念、以及文化影响。对这两首分别选自东西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许小东;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叶晓川,李定轶;生与死的冲突及抉择——安乐死在我国能否合法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靳凤林;苏格拉底生死观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靳凤林;现代性问题的生存论诠释[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5 袁晓松;;抑郁气质和基督文化对牛虻的双重影响[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6 张黎夫;技术与死亡[J];人文杂志;2004年03期
7 李常磊;死亡的超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死亡意识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8 王卫平;死亡体验的哲学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世东;;汉水流域“寄死窑”之文化哲学解读[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2 罗安宪;道家心性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2 胡全新;论毛姆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D];湘潭大学;2003年
3 蒋欣欣;托妮·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主体性与民族性的建构[D];湘潭大学;2003年
4 张伟;论安乐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晓虹;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琛琛;疼痛与恐惧[D];河南大学;2005年
7 何小溪;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意识[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华云;死亡阴影下的生命存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琰;安乐死的伦理价值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进;安乐死的伦理学辩护[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鸿;张福三;傅光宇;;情歌(白族)[J];华夏人文地理;1980年03期
2 瀛云萍;;几点商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黎先耀;;清官麋角记[J];紫禁城;1980年04期
4 陈兴亚;;阿妹你藏在哪里[J];音乐世界;1980年10期
5 纳古单夫;呼伦贝尔盟的沿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2期
6 埃米立·狄金森 ,屈儆聆;没有海图[J];外国文学;1981年11期
7 刘桂林;;清宫的珍禽异兽[J];大自然;1981年02期
8 杨高乐;刘光祥;何也平;;海子暴动[J];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04期
9 赵瑜;杨禹;;金鸡和黑龙[J];华夏地理;1981年04期
10 ;摩梭故事四则[J];华夏地理;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世孝;张军平;杨大伟;;北京南海子糜鹿苑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功能的初步探讨[A];'93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王灿炽;;元大都钟鼓楼考[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3 王有辉;王虹;;云贵高原越冬灰鹤种群结构初报[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刘丽玲;;南海子内的御制碑及其保护利用[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5 王东黎;钱德琳;;北京市凉水河开发区段河道设计新思路——城市河道亲水生态设计的探索[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丁晔;邢桂英;;宝象河水系水质调查研究[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董文渊;马廷光;黎庭武;刘军;;滇东北竹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卢小香;;无名的狄金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晶;史箴;;南苑——中国古代苑囿的活化石[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10 贾秀琴;苏文;李勇;张旗;;新疆巴楚小海子正长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九寨沟发现四大新景区[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海仁;敢向荒漠挑战的人[N];中国人事报;2000年
3 通讯员 李建彬;阿克塞救治“三化”草原57万亩[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深圳市华侨城小学校长 贾笑纯;香格里拉的祭奠[N];美术报;2000年
5 周瓒(文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N];中国妇女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蒲振刚;发展经济的上佳选择[N];甘肃日报;2001年
7 孙大顺;飞翔的麦地诗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8 胡续冬;戈麦,或不死的种子[N];科学时报;2001年
9 谭作人;留住九寨沟的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李世军 张晓 黄继舟;走进阿坝嘉绒藏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英俊;矛盾性在艾米莉 狄金森诗中的反映[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蔚红;[D];郑州大学;2002年
4 陈向荣;艾米莉·狄金森——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秀娥;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超验主义倾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庆培;生命之路与临渊之歌[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远瞩;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大寨沟、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形成环境与流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希颖;从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看她的宗教信仰观[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杜丽霞;试析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现代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洪伟;英雄主义:无法摆脱的抗争与宿命[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5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