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评谢天振《译介学导论》

发布时间:2018-01-24 15:46

  本文关键词: 译介学 新型学科 谢天振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谢天振的《译介学导论》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为研究本体,以文化意象传递、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客体,标志着一门新型学科译介学的诞生。译介学以不对文本作价值判断为理论恪守,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增加了翻译研究的对象,丰富了翻译研究的方法,成为学术创新与学科开拓的典范。
[Abstract]:Xie Tianzhen's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on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the research center to transfer the cultural image, mistransl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rking the birth of a new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text as wrong value judgment theory with great. To expan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academic horizons, increase the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enrich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come a model for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英美海洋文学与人类核心价值观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C751076】成果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1993年,苏珊.巴斯内特又提出了“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这一论断。她认为,“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气数已尽,女性研究、后殖民理论和文化研究已经从整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貌。从现在起,我们应当把翻译学视为一门主导学科,比较文学只不过是它下面的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而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树荣;;汉译外国作品是‘中国文学’吗?——试与贾植芳、施蛰存先生商榷[J];书城;1995年02期

2 施志元;;汉译外国作品与中国文学——不敢苟同谢天振先生高见[J];书城;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继兰;;霍克斯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赵洁琼;;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杜金燕;;弃“恶”扬“善”——从《林纾的翻译》看创造性叛逆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林娜;;也谈《林纾的翻译》——林纾翻译作品中创造性叛逆的再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郭雷;刘晓静;;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焦年华;;从许渊冲到庞德: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叛逆透析译者主体性——《诗经·关雎》的英译个案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下的消费文学[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8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9 陈先贵;;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存在之必然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10 南长森;试论出版传媒的公信力及图书传播效应[J];编辑之友;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慧;;论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3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裘禾敏;《孙子兵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追坤;杨必译本《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翻译表现及其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冬萍;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积极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徐静晶;论非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9 王淑敏;从学校内的“失败”到学校外的“成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慧;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静怡;;反思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4期

2 成滢;;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几种文化意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笔谈) 编者按[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4 蔡韵韵;;谢天振教授的翻译研究对中国译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5 方平;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喜读谢天振教授新著《译介学》[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2期

6 史倩;;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王向远;;译介学及翻译文学研究界的“震天”者——谢天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费小平;译介学:概念 渊源 对象 批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柯亚;翻译研究新方向——关于译介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邹涛;译介学的学科理论支点:通变观与重变异性[J];求索;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3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9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刘军;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7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9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澈力木格;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2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5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张秀花;《远大前程》三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9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60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60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