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实验方法探讨
本文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语言实验 思维实验 修辞实验 媒介实验 艺术创作 三个方面 实验性 艺术家 可能性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具有典型实验性品格的新媒体艺术来讲,语言实验的方式应成为艺术家惯用的方式,也应是贯穿新媒体艺术发展始终的。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实验主要体现在思维实验、修辞实验和媒介实验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语言实验方法的探讨将有助于探求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新的可能性。
[Abstract]:For the new media art with typical experimental character, the language experiment should become the usual way of the artist. It should also ru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rt. The language experiment of new media ar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hinking experiment. The discussion of language experiment methods in these three aspects will help to explore the new possibility of artistic creation of new media.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J04
【正文快照】: 当前,新媒体艺术已成为国际、国内重要艺术展览的主力,似乎展览缺少了新媒体的形式就缺失了前沿性。此外,就连一些具有较好市场的从事绘画或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也不约而同将触角伸向新媒体艺术创作。新媒体艺术可谓遍地开花,懵懂之间,不管了解与否,大家似乎都已经接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琰;余秀才;;多元与重构 论新媒体短片的影像传播[J];电影艺术;2008年01期
2 邱志杰;后感性的缘起和任务[J];美苑;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列思;浅谈新媒体艺术与艺术改革[J];艺术研究;2003年01期
2 高琳;解读当代新媒体艺术[J];美与时代;2004年03期
3 董晓畔;论新媒体艺术[J];艺术研究;2002年02期
4 杜娅林;当代小说“语言实验”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段运冬;新媒体艺术的语言品格探察[J];装饰;2004年12期
6 殷双喜;语言实验与规范偏离[J];西北美术;1995年04期
7 段运冬;视觉文化的“创世纪”——新媒体艺术及其对影像文化的促动[J];美术研究;2004年04期
8 付志勇;新媒体艺术的构建与观念——2004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李友良;思维实验初探[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新媒体艺术作品选[J];装饰;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晓俊;张敏鸣;商德胜;汪启东;罗本燕;翁旭初;;失语症病人皮层语言活动的fMRI初步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秀娟;;一种语言的艺术——试论文学创作中审美距离的建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扬;;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世界—评《地球上的王家庄》[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依览;新媒体艺术——对现实的近距离还原[N];江西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郑立华;新媒体艺术:用技术玩耍艺术[N];中国商报;2004年
3 刘蔚如 司宝欣;声光色影里的奇幻世界[N];新清华;2004年
4 许江;新媒体:在拓展与审视之间[N];美术报;2001年
5 高士明;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的现实与选择[N];美术报;2001年
6 李亮之;艺术媒体与媒体艺术[N];美术报;2004年
7 ;美术类招考现场直击[N];中国文化报;2004年
8 许江;当代艺术教育刍谈[N];美术报;2002年
9 ;打造当代艺术的“中国品牌”[N];北京日报;2002年
10 许鹏;文艺的发展与学科的创新[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大学;2004年
2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彦利;先锋叙事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玲玲;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D];厦门大学;2006年
2 金丽霞;走不出的困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仇钧;中国新媒体艺术与专业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瞻;论思维实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廖家萍;多媒体艺术——艺术创作的时代趋势[D];厦门大学;2002年
6 陈国俊;数字化设计工程与当代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逻辑探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商应丽;新媒体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莹;新技术下的视觉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其;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和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48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831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