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性”——建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命题

发布时间:2018-02-06 03:14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艺学 “当代性” 出处:《学术论坛》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把握好"当代性"这个核心命题。这既是中国当前丰富复杂的文艺实践与多元共生的理论生态赋予的时代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革命性品格内在的必然要求。"当代性"的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直面大众文化的崛起,重视对消费社会征候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研究,吸纳生态批评的思想成果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当代性"又应该是一种深具理论开新意义的文艺学建构,它必须摈弃粗浅的理论模仿与理论拼凑,以更加开放的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整合理论资源,以深刻的理论思维揭示当代文艺活动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Abstract]:To construct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 of contemporary form, we must grasp the core pro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nature", which is not only the mission given by China's rich and complicated literary practice and multi-symbiotic theory ecology. It is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of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 The theory of "contemporary" is very rich in connotation, in which the rise of mass culture and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 social symptom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are emphasized. Absorbing the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re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contemporary" should also be a kind of literary and art construction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t must abandon shallow theoretical imitation and theoretical patchwork, integrate theoretical resources with more open national feelings and world vision, and reveal the law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thinking. To creatively carry out the study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2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3 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1期

4 管宁;;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刚欣;另一种角度看鸳鸯蝴蝶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杨巧丽;“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现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沈艾娥;夹缝中的叹息——从话语主体的角度重读《桃花扇》[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兴娟;谈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庞沁文;;现行出版学概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02期

10 董学文,盖生;文学原理的书写及学科未来构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颖;;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美学风格[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4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厚均;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小婷;空间的诱惑——从接受之维谈小说艺术的空间观[D];河南大学;2001年

2 陈建华;论明清杂剧的雅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笑瑛;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姣玲;姚燮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商昌宝;丑在《高老庄》中的艺术价值[D];延边大学;2003年

6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万军;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华征;生态移民的自愿与非自愿性研究——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王亚南;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金晓雯;范式的转换:转型期大众文学的文化学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季水河;百年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张世英;;希腊精神与科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6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7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徐;;论政治文化对文艺学的影响[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2 王凯波;;关于文艺学教学实施“三创”教育原则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3 王凯波;;略论审美体验法在文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4 陆贵山;陈爽;;我的宏观文艺学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5 孙士聪;;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历史效果[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杨向荣;刘娟;;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泓峻;;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8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西马化”模式的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王伟;;结合实践,综合研究——文艺心理学教学困境及出路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刘彦顺;;从“时间性”论“本质主义”文艺学的终结[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力之;;艺术本质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不同尝试——普列汉诺夫和卢卡契的比较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2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3 仲滔;哲学和美学、文艺学本体论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4 于文杰;文艺学发展的国际化问题[N];文艺报;2002年

5 丁国旗;回顾过去 建构未来[N];文艺报;2009年

6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7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8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9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8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媚;1927年到1937年中国翻译文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桂霞;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青;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阅读和阐释的绝对视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3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93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