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生态批评的困境与生活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09 00:07

  本文关键词: 生态批评 生态意识 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危机 中国当代 生态伦理学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 日常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 出处:《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反生活"的生态批评1980年代兴起的中国生态批评(Ecocriticism)(如无特殊说明,下文"生态批评"一概特指中国当代生态批评),是继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之后又一热门的批评理论,近年来还在不断升温。然而我发现,越是在生态批评那种深具危机意识、饱含理想和激情的话语
[Abstract]:First, the "anti-life" ecological criticism in China, which rose in the 1980s, is a follow-up to feminist criticism. (if there is no special explanation,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criticism" refers specifically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criticism. A popular theory of criticism after post-colonial criticism has been heating up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 find that the more ecologically critical words are deeply crisis-conscious, full of ideals and pass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方世南;生态价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冯芬;开拓绿色批评的视野——当代中国生态批评研究综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邓天中;格式塔生态理论:走向深层的生态批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7期

4 覃新菊;我国生态文艺学研究述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金纬亘;;反思与超越:生态主义伦理观的论争及其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田一万,朱荣华;《大双心河》的生态解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刘f f ;文艺学的绿色走向[J];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刘精科;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赵薇;生态批评早期研究述评[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晶;环境正义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晓云;生态政治理论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华章琳;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玉梅;海南省文昌市“文明生态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延辉;生态政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东新;“乘化乐天知浪语,看君于世未忘情”[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6年

2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3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4 龙金晶;中国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声[D];北京大学;2007年

5 林慧平;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及其启示[D];河海大学;2007年

6 金雪芬;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徐剑斌;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连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庄;论《世说新语》中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晓辉;我国生态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文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狼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支运波;;文学性与关怀意识:生态批评的旨趣[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坛茹;;生态文化与记忆的联系、危机及艺术救赎[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5 龚晓睿;;穆尔与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原型意象对比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永成;;绿色的思维 绿色的情怀——文艺活动人学意蕴的终极探寻和边缘凝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10 依可;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8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2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3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6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6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96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