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想象论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8-02-09 14:22

  本文关键词: 想象 文学批评 文艺理论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是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现象是受到王德威的一本论文集《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的影响而发生的,先是在文学史写作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后来转到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从最近一两年的文论来看,人们已普遍接受了文学批评的想象性。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imagin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phenomenon is influenced by Wang Dewei's collection of essays < methods of imagining China: history, novel, narrative >.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history writing at first, and then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the literary theory of the last one or two years, people have generally accepted the imagin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震;文学史:作为想象的话语实践——对一种思路的清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陈晓明;;文本批评:想象的精神飞地——欧美文本批评的历史与现状[J];大家;1997年02期

3 胡志红;;地方意识的生态建构:文学的乌托邦工程——生态批评对环境想象的探讨[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4 王永;;还原、塑造与想象——徐志摩传记扫描与展望[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5 曾美桂;;文学的祛魅与想象的书写——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读后[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6 王德威;许子东;陈平原;;想象中国的方法——以小说史研究为中心[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3期

7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8 刘小新;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9 周宁;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10 徐先智;;想象现代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国武;;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中的政治存在与变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许徐;;三十年来阿英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刘芹;;从《达芬奇密码》解析新时代的女性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夏昀;;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较量赛——看“怪物”与维克多的关系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幸香兰;;探析《哈姆莱特》剧本中的剧情瑕疵——克劳蒂阿斯和哈姆莱特的角色定位与剧情之间的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方丽;;文学与“环境的想象”——论劳伦斯·布尔生态批评“三部曲”[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7 林分份;史学想象与诗学批评——王德威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5期

8 刘复生;;启蒙文学史观的合法性及其限度——以程光炜《文化的转轨》为例看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观念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1期

9 马筝;;读《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J];东方论坛;2009年06期

10 陈俐;;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文化生态平衡——以校本课程“郭沫若价值研究”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立群;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沈文慧;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良;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山;血与火: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旭;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9 汤振纲;夏志清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芳;九十年代以来“学府散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微;在美与接受之间[D];安徽大学;2005年

4 陈迪强;公共性与话语突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师会敏;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陆怡雯;从“英雄”到“个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甄蕾;夏娃另类的女儿们[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丽琴;自由的火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方;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丹;论吴趼人的《新石头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徐志摩与剑桥大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周宁;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2期

3 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年04期

4 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7年03期

5 杨厚均;作为民族国家想象的新中国文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惠民;地缘诗学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7 杜书瀛;;文学真的会消亡吗——在中山大学的讲演[J];南都学坛;2006年01期

8 刘若南;;顾彬:我希望我是错的![J];南风窗;2007年08期

9 王进芳;;对诺思洛普·弗莱原型的误读与反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耿传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J];齐鲁学刊;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文学批评:最是盛气不可无[J];文学自由谈;2011年04期

2 于天池;李书;;文学批评家李长之[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1期

3 凌朝栋;;论《书目答问·集部》的文学批评意义[J];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00期

4 邱亚雷;;徜徉于文字之中的炼金术士——我看王迅的文学批评[J];红豆;2011年07期

5 傅绍良;;徐中玉先生访谈录[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6 牛寒婷;;重返文学批评的场域[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7 习修鹏;;略论形式美与西方形式美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8 秦桂平;;文学批评的标准之思——从“文学性的扩张”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申玲;黄鑫;;外国文学的多元化批评[J];飞天;2011年16期

10 谢有顺;;批评如何立心——读胡传吉的文学批评所想到的[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罗勇;;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国华;;坚持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描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2008’西部文学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中 复旦大学;文学批评要回到作品本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素美;走出文学批评之困惑[N];河北日报;2002年

3 易中天;新历史条件下文艺理论的创新[N];文艺报;2003年

4 宋家宏;文化建构中文学批评关注什么?[N];文艺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许维萍;文学批评失去了权威怎么办?[N];辽宁日报;2009年

6 刘晓丽;理论的误用与文学批评实践[N];文汇报;2010年

7 陈树义;文学批评的两个判断力[N];太原日报;2010年

8 王春林;为当下的文学批评一辩[N];太原日报;2010年

9 高楠 王纯菲;文学批评的无用、用与有用[N];文艺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宏伟;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加强新媒体文学批评[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6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4年

7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艳辉;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性别倾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4 黄海阔;指向心灵的艺术之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连君;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D];山西大学;2004年

7 甘会云;20世纪初新文学批评的及物性和理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颖波;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红艳;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8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98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