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与恐怖的区别
本文选题:悲剧 切入点:恐怖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悲剧与恐怖是文学艺术中成熟的审美类型,但国内学界对它们的理论区别却不甚明了。从恐惧感对应的英文词、人物、情感等诸方面,可以明确这两个美学范畴的界限,进而使我们对当代西方美学的进展有新的认识。
[Abstract]:Tragedy and terror are mature aesthetic typ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but the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not very clear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glish words, characters and emotions corresponding to fear, the boundaries of these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can be clearly defined. So that w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中文系;
【基金】: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项目“恐怖审美范畴研究” 惠州学院2009年校立项目“悲剧与恐怖审美范畴中的恐惧感研究”(C509.0103)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泉坤;牛振宇;;理智丧失后的大智——李尔王的“疯癫”与尼采美学中酒神式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武彦君;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演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双喜,杨圣琼;从“两难”境地看乔峰的悲剧精神[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陈鸿;"夸父"们的尴尬——解读毕淑敏的小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恒学;《白鹿原》的历史悲剧意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邴波;从“烦恼人生”到“化蛹为蝶”──社会转型期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生存主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雪松;相明;;崇高与人类生存的价值——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崇高的本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许连军;略论“永州八记”的骚怨寄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江立中;;《离骚》奠定了我国迁谪文学的审美基调[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2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少文;论报人生活对张恨水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5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6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7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8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9 季桂起;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晨;现代人文视野中的乡土体验与文学想像[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瑞江;路翎:抗争绝望之魂——论路翎40年代的小说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谢理开;论金庸小说的生命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7 张彩虹;寻找新的锚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俊霞;心灵的恐怖[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曲荣伟;元、明负心婚变剧及翻案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邢斌;“异乡”母题与“元历史”想象——论冯至现代期的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孟秋;;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幽灵批评式解读(英文)[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蒋惠珍;;用亚氏悲剧理论分析悲剧人物命运成因——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延慧;;《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理论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张尚信;;爱伦·坡与残雪小说之比较[J];求索;2010年02期
5 董茉;;《歌剧魅影》之魅力[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邢艳楠;;《画皮》与《丽姬娅》的中美文化比较[J];考试周刊;2010年04期
7 加里·布拉韦尔;姚人杰;;影子作家[J];译林;2010年02期
8 何明烈;;从亚里士多德性格悲剧理论看李尔王之悲剧成因[J];山花;2010年04期
9 何剑波;王珍;;《厄舍古屋的倒塌》“效果论”阐释[J];山花;2010年04期
10 雷鸣;;她偷的不是东西,是对生活的掌控感[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莉莉;彭彦琴;;悲剧审美心理研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傅正乾;;郭沫若史剧理论的结构核心——兼论郭沫若历史悲剧观的形成[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3 王大敏;;论郭沫若的悲剧和悲剧观[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4 李建;;首届全国蒋士铨学术讨论会综述[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当心“另类时尚”酿成“另类人格”[N];工人日报;2008年
2 王丽邋张月琳;“恐怖文化”成“另类时尚”,要当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艾珊歌;《中国悲剧引论》研讨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5 焦守红;“极限写作”的精神追问[N];文艺报;2008年
6 贾薇;“悦读”取向趋于多元化[N];昆明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刘德胜;功利化阅读将孩子引向何方[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实习生 赵丽丽;类型小说会把心腌成什么味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杨鸥;蔡骏:为悬疑小说倾注心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龚萍;吸血迷情 灵与肉的挣扎 冰与火的炼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3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5 陈淑贞;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焱;双重人格的探讨与三重叙事的技巧[D];吉林大学;2009年
2 覃莉;庄子与叔本华“生命悲剧意识”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3 朱海青;多种影响使哈代的小说走向悲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洁;阿瑟·密勒的悲剧观与其杰作《推销员之死》[D];山东大学;2007年
5 史菡菡;洞烛心灵的暗夜旅途:从主题角度探寻斯蒂芬·金恐怖小说的艺术魅力[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6 易蕊英;赫索格悲剧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宗辉;高度悲剧效果的诞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_g;新世纪中国类型小说出版现状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慧;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么兰;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隔绝原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1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5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