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中“舞”的精神
本文选题:中国传统艺术 切入点:“舞”精神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音乐、书法、绘画、建筑、戏曲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外在形式与审美特征的分析,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舞”的精神,并梳理出“舞”的精神的具体审美内涵,同时从人类学、文化学的角度来观照艺术,进而认为“舞”的精神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作为世界本源的“道”、生命本质的“气”和作为世界构建形式的“圆”等诸种理念的审美性体现与外化。本文对中国传统艺术中形式表现的灵动飞舞、体现生命韵律的“舞”的精神进行了全新的、整体的梳理与把握,进一步拓展了传统艺术审美特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music, calligraphy, painting,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art form Chinese analysis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opera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 to explore Chinese in traditional art "dance" spirit, and to tease out the specific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dance ", also from anthropology,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art, and that"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dance "is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s China i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Dao "," Qi "and the essence of the life world as the construction form of" circle "of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reflec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The smart form of traditional art performance Chinese flying, reflect the rhythm of life" 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new, sort out and grasp the overall,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rt, it is necessar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香琴;;传统京剧艺术与大学生美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仝妍;;试析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洛秦;方响考——兼方响所体现的唐俗乐音响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1989年02期
4 张玉雁;对比:戏剧艺术审美特征的重要手段[J];戏剧文学;2005年04期
5 韩晓光;;杨万里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马凌燕;;影像艺术的概念范畴与审美特征[J];艺术百家;2006年02期
7 来玉英;;浅论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别材、别趣”说[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小荣;牛景丽;;论婉约词的艺术审美特征[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罗江峰;;论舟山渔民画的审美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徐筱虹;;论20世纪西方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刘同为;花家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体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宗元;;论楚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7 苏保华;;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8 王湘桂;庄金水;;企业文化的审美思考—崇高、和谐,优秀企业文化的审美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胡芝风;;看梅花奖演员的表演 谈中国戏曲表演审美特征 评陈霖苍、黄孝慈、沈铁梅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10 胡兴林;;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菱;麦克·溥文:中国传统艺术可以如此先锋[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2 丁明;中国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实习记者 刘彬;细微间展露中国文化[N];中国摄影报;2006年
4 玛丽·怀斯曼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用水与石叙述:中国实验艺术家探究艺术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刘力源;用眼睛“看”音乐[N];文汇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琳;匡时主场力推中国传统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早报记者 江村;“扎根中国传统的艺术没有泡沫”[N];东方早报;2008年
8 安塞县王家湾中心学校 郭世杰;“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N];延安日报;2011年
9 王辉;古风壶 中国传统艺术在升华[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昌忠;综合性视野中的1990年代诗歌写作[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世敏;中国传统艺术中“舞”的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姚雅琼;在温和与固执之间[D];兰州大学;2008年
3 秦红梅;宋代文人音乐的审美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静;城市特色景观的公众审美判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燕;张抗抗创作论[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杨媚;《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解读[D];暨南大学;2006年
7 潘娣;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D];郑州大学;2007年
8 潘红艳;论电视散文的审美价值及传播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刚;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及审美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熊露霞;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685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8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