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内涵、层次与现代转型
本文选题:文体 切入点:内涵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摘要】:中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对文体的研究,本文在对中西方文体演变梳理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辞典的界定,提出了新的文体定义,强调了文体的四个要素:体制(体裁)、体式、语体和风格。并把文体分为五个层次:文类文体、体式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或民族文体。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文体研究虽然内涵丰富,但多注重语言的形式方面,往往停留于直观性、经验性的层次,要给我国的语体文体研究注进新的活质就需要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
[Abstract]:The study of stylistic style in China and the West began very early.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istics and referr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dictiona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definition of stylistic style and emphasizes four elements of stylistic style: system (genre, style, style).Style and styleThe style is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literary style, stylistic style, stylistic style, subject style, time or national style.The article holds that although the traditional stylistic studies in China are rich in connotation,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rm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end to stay at the level of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It is necessa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modern western linguistics in order to inject new living qualities into the study of stylistic styl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洪章;;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阐释学含义[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2期
2 俞超;;郁达夫小说中诗词文本的互文性及其文化意义[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葛卉;;话语权力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转型分析的新视角[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继军;;寻找叙事学变迁的内在逻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魏荣凯;;“被戏剧化”的叙述者——《狗心》叙述策略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6 方亭;王昌凤;;“五四”以来中国写实主义文学传统成因探[J];求索;2011年07期
7 杨春时;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兼答张玉能先生[J];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蔡志诚;;流动的文学性[J];人文杂志;2007年02期
9 曾军;;作为审美交往活动的“复调”和“对话主义”[J];人文杂志;2011年05期
10 马理;边界与体裁——试析巴赫金诗学元方法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晓敏;;浅议《人生拼图版》中的蒙太奇手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小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普玲;人物与叙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康茹;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龚举善;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炎君;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春旭;《五号屠场》的狂欢化品质[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猛;丁力“深圳情感小说”中的婚姻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6 丰蕴;狂欢面具下的复调人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德洲;论巴赫金长篇小说话语研究中的边界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浩波;《唐戏弄》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吕文芳;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兆胜;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上)[J];山东文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中锋;;对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再认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潘建红;;科技文化:内涵、层次与特质[J];理论月刊;2007年03期
3 朱岩;;听力理解能力的内涵和层次[J];华章;2008年08期
4 任先大;;严羽兴趣说新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周雪霏;;光影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6 史晓江;;浅谈学风层次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引导[J];消费导刊;2009年23期
7 曹毅;土家歌谣的巫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刘根货;书法欣赏形质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刘守华;谈《卜起传》故事原型及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兆群;关于“语文”的三点阐释[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璋;;浅论“足健法”或称“足道”内涵的研究和应用[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定向运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捚;;浅议“天癸”[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秋萍;;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绿色食品的内涵[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于婧;肖辉;;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海燕;韩萍;;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发展探究[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家居需求的五种层次[N];中国证券报;2001年
2 ;创联万网:服务更深层次用户[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3 蔡俊五;没有层次何来魅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4 杨迅;南京购房者“层次分明”[N];中华建筑报;2000年
5 吕国庆;乒乓球金牌教练组将提高“文化层次”[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梁衡;散文“三美”[N];山西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陈雪根;京城房地产分出“层次”[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8 黄涛;实现春节的现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宋扬;现代类型小说的文体特征[N];文艺报;2010年
10 常绍舜;注意层次改革[N];社会科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2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5 胡根红;中国古代小品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丽娟;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艳丽;唐代悼祭文概说[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怡;宪政视野下的司法独立[D];湘潭大学;2007年
3 花丽;唐代亭台记略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晨阳;铭文文体及唐代铭文概说[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金芳;唐代赠序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峰洁;国际会计准则的文体特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张雪;《中国日报》与《路透社》网络英语新闻文体特征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宋玉香;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孙丽丽;对《中国日报》纯新闻报道中导语的文体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王璐璐;《商业周刊》、《福布斯》和《财富》中财经类文章的文体特征[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4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9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