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庄子与尼采文艺观比较

发布时间:2018-04-15 06:02

  本文选题:庄子 + 尼采 ; 参考:《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因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庄子的体道文艺观与尼采的酒神文艺观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比较其异同,不仅有利于发现人类共同的"诗心"和"文心",寻找各民族对世界文论的独特贡献,更重要的是从这种共同的"诗心"和独特的贡献中去发现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共同的美学追求。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 there is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Zhuang Zi ' s view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Nietzsche ' s spirit of literature and art , but also has astonishing similarities .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discovery of human ' s common " poem heart " and " Wenxin " , to find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to world literary theory , and more importantly , to fin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aesthetic pursuit of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such common " poem heart " and unique contribution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兴国;;庄子哲学与尼采哲学的比较探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钱继和;;拒斥颓废之音,弹拨生命之律——浅析尼采对瓦格纳音乐美学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9 李昊琼;;解析哈姆莱特的悲剧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张佳;;试论文艺的审美律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微;;庄子、尼采自由观之比较研究[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冬;;庄子理想人格的延展与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林汉达;;庄子的蝴蝶梦[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4期

4 王蒙;;“以庄解王”,“以王解庄”——《庄子的奔腾》后记[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5 傅佩荣;;庄子“鱼乐”的启发[J];法制资讯;2011年07期

6 洋洋兔;;宁做自由之龟[J];金色少年;2011年09期

7 邓联合;;庄子为什么这么穷 想法多 脾气大 与现实格格不入[J];八小时以外;2011年08期

8 廖艳;;大鱼在庄子的逍遥游里化而为鸟(外二首)[J];广西文学;2011年06期

9 赵丰;;尼采的庄园[J];雨花;2011年09期

10 语伞;;庄子:与时间对坐[J];草原;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慧;;王船山对精神自由的祈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任增辉;;《庄子-内篇》的心理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卫红;;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谭佛佑;;庄子与道家教育思想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张晓芒;;庄子“辩无胜”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伍德勤;;论老庄积极的道德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尚永亮;;闻一多与庄子[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生平;谈谈庄子、尼采的“人自然化”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2 特约记者 张弘;王蒙,与庄子共舞:读庄子,给现代生活“去火”[N];南方日报;2010年

3 金寿铁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学界尼采研究透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通讯员邢振江;上庄子村农民环卫队“下岗了”[N];昌吉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谭华;“心如涌泉、意如飘风”的庄子[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 马洁 通讯员 杨俊智;范庄子村的示范效应[N];天津政法报;2011年

7 关群德;尼采的意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靳瑞霞;庄子识人之“九征”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9 王蒙;与韩国读者共享庄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木佳;王彦华村企共建要双赢[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会芳;庄子与济慈:“物化”论与“客体感受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深;论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与超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韦林;论《庄子》的生存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昊;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晨霞;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永杰;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秦晓慧;试论《庄子》言与道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岳贤雷;《庄子·齐物论》“因是”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2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52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