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林语堂《幽梦影》译本小议

发布时间:2018-04-27 06:46

  本文选题:林语堂 + 《幽梦影》 ; 参考:《名作欣赏》2009年20期


【摘要】:林语堂的《幽梦影》译本采用了省略、变通、口语化、文化置换等多种翻译手段。本文将逐一举例分析,以揭示该译本中具有共性的、带规律性的东西。
[Abstract]:Lin Yutang's "Shadow of a Dream" is translated by ellipsis, adaptation, colloqui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reveal the common and regular things in the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分类号】:I046;H315.9;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娟;;《春晓》及其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小卫;;跨文化意识与旅游英语翻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彭丽;;文化特色词种类探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赵应吉;新世纪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吴克炎;汉译英过程中正反转换法的语用、修辞功能[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梁小栋;胡静波;刘颖;;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浅谈[J];电影评介;2006年12期

8 牛丽君;初学翻译者首先应解决的两个“关键”[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1期

9 马慧;浅论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与技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赵德全;;概念功能的传译——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翻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德全;纯理功能的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立欣;翻译标准自动量化方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洁;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障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明胜;跨文化交际中形象的保留[D];广西大学;2003年

3 吴静;论翻译中意义的流失[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晓婷;[D];浙江大学;2004年

5 傅竹珩;实用文体翻译过程中的语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璨;论归化翻译策略不可或缺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罗丹丹;《毛泽东选集》(1-5卷)习语汉英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境;文化趋同对翻译可译性限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杨丽;《红楼梦》两英译本诗词曲赋典故的跨文化翻译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张燕翠;永恒之美的追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肖雅;唐艳芳;;从《京华烟云》中译本看张振玉的翻译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章亚琼;;论林语堂文化身份的构建——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凯军;赵迎春;;《Moment in Peking》中的翻译痕迹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4 罗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孙张静;;阐释学理论视野下的译者主体性——以《浮生六记》林译本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童美茹;;浅析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传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7 张勤;;试析Shirley M. Black英译《浮生六记》不足之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慧坚;;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理论实践意义辨析——以林语堂译《记承天寺夜游》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3 汤■;;性别话语反思:《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武媛媛;;解读林语堂的翻译观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李晓宁;;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汤君;;《浮生六记》与林语堂译本例析:性别话语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曼;;从翻译看张爱玲的中西文化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2 刘燕;先谈艺术,再说收藏[N];东莞日报;2008年

3 余光中 本报见习记者 吴孟婕 整理;灵感的开关藏在哪[N];浙江日报;2011年

4 宋庄;那影响无法摆脱[N];工人日报;2011年

5 郑敏;杂文与随笔小品的区别[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马学东;3300万!徐悲鸿油画作品再飚天价![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文敏;为翻译说几句话[N];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轶;文艺批评:应有的尊重与空间在哪儿?[N];大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灿;林语堂美学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曼;林语堂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丽平;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蕙荃;文学自译研究——以林语堂《啼笑皆非》为个案[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吴玲玲;翻译家林语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周娟;林语堂编译《论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福莲;目的语文化与译者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何燕;译家与作家的统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孙振亮;林语堂翻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秋利;译者主体的互文性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9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9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