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读者叙事诗学地位的嬗变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27 08:48

  本文选题:读者 + 叙事地位 ; 参考:《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摘要】: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读者从叙事诗学的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叙事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受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读者反应美学的影响。读者叙事地位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叙事学理论探索的变化轨迹,修正了经典叙事学理论上的一个缺陷,充实和丰富了叙事学的内容,反映出叙事学学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值得人们反思,读者叙事地位的过度强调,对叙事学甚至文学理论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
[Abstract]:From classical narratology to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readers move from the edge of narrative poetry to the center.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are firstly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ology, and secondly,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thoughts, especially the readers' reaction aesthetics. On the one h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aders' narrative status reflects the changing track of the exploration of narratology theory, corrects a defect in classical narratology theory, enriches and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narratology, and reflects the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of narrat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worth reflecting that the over-emphasis of readers' narrative position is also a kind of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rratology and even other disciplines of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分类号】:I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庆泓;文学现代化的误区与“拿来主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邵萍萍;廖小云;;浅析《化身博士》的叙事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露露;袁华;;故事的魅力——当代动漫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10 范莹芳;;《弗兰肯斯坦》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林侠;;论当下华语大片的文化消费及其意义[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郑慧如;;诗现实的当代性[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7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8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9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申丹;试论当代西方文论的排他性和互补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申丹;修辞学还是叙事学?经典还是后经典?——评西摩·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J];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3 申丹;多维 进程 互动——评詹姆斯·费伦的后经典修辞性叙事理论[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4 申丹;解构主义在美国——评J.希利斯·米勒的“线条意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5 申丹;“故事与话语”解构之“解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6 申丹;语境、规约、话语——评卡恩斯的修辞性叙事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婷;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从《方舟》、《玫瑰门》到《紫藤花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张小册;90年代中国乡土油画的式微与嬗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郭学信;时代迁易与宋代士大夫的观念转变[J];文史哲;2000年03期

4 耿文侠;教师养成方式的嬗变与高师院校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王哲平;中国美学范畴“道”之原起与嬗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戚攻;论社会关系嬗变与民政工作转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梁艳萍;史家视野 思者襟怀——读张玉能《西方文论思潮》[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孙海芳;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嬗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倪惠颖;悲剧的母题与嬗变——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白朴的《梧桐雨》[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赵卫东;新时期以来小说语言革新的几个特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华;;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学制嬗变——以上海近代教育期刊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王增清;;试论图书馆价值观念的嬗变[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柏云清;汪卫华;陈忠;祝玲琳;陈钊;陈艳;何梅生;蒋洁琼;宋钢;陈红丽;胡丽琴;吴宜灿;FDS团队;;加速器驱动铅铋冷却快中子嬗变次临界堆概念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炜;王晓巍;;科学观的嬗变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梁彤祥;郭文利;郝少昌;李承亮;卢振明;符晓铭;赵兴宇;;高温堆嬗变Pu用惰性基体元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彭君梅;;中药煎剂剂型嬗变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曲铁华;常艳芳;;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蒋校丰;谢仲生;;加速器驱动快-热耦合次临界系统的概念设计[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玉明;申芍;;来自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阳光试验[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玉明;申芍;;来自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阳光试验[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忠春;嬗变[N];人民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陈玉强 李光义 本报通讯员 时昆;“长运”嬗变搏浪急[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旭;亭江农业的嬗变[N];海峡时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陈虎;中软的十年嬗变[N];计算机世界;2000年

5 本报记者 季捷;品尼高渠道痛苦嬗变[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东软集团总裁 刘积仁;二十一世纪企业经营模式的嬗变与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宋剑锋;互联网:窄带到宽带的嬗变[N];人民邮电;2001年

8 刘世军(作者系政治学博士);政治文明的嬗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王国华;嬗变中的东北“宏志班”[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永飞;由“大”到“强”的嬗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小说上海(1976-2004):世俗精神的承传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孙凡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嬗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显娅;英国治安法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9 楚爱华;从明清到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淑芹;论中国现代喜剧主题意蕴的发展嬗变[D];延边大学;2006年

2 孙瑞;刑事审判模式的嬗变[D];安徽大学;2006年

3 李良;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建波;《大河报》风格嬗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5 贾伟;时政新闻改革探析[D];河北大学;2005年

6 黄晓,

本文编号:1810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0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