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解放:马尔库塞的艺术与审美之解放美学
本文选题:马尔库塞 + 爱欲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与异化,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之路进行了沉思。他在赞同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的实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解放的同时,又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及心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解放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解放美学观:人的解放的实质在于人格、精神与美感上的爱欲解放,而爱欲解放得以实现的关键途径是艺术和审美,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批判现实社会、加强个体主体与社会整体力量的功能。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突出了艺术、审美与人的未来的深刻关联,值得借鉴。但这一丝毫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艺术审美救世观只能是一种主观设想。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oppression and alienation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Marcuse meditated on the road of human liberation. While he agreed with Marx t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liber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ssence of human liberation, he put forward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from Marx'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liberation according to Freud's theory of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 unique aesthetic view of liberation is formed: the essence of human liberation lies in the liberation of personality, the liberation of spirit and aesthetic sense, and the key way to realize the liberation of love is art and aesthetics. Art and aesthetics have the function of creating "new sensibility", criticizing the realistic socie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 subject and the whole strength of society. Marcuse's liberation aesthetics highlights the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art and human's future, and is worthy of reference. But this view of art aesthetic salvation, which does not touch the root of capitalist system, can only be a subjective idea.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人演进逻辑研究”(10BKS020)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雨辰;;一种非压抑性文明何以可能——论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价值批判[J];江汉论坛;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2 黄朝f ;;对科技进步的文化反思[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征;;审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毛华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论思考——兼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贾丽;;民事诉讼视野内的妇女合法权益保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玉;;浅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教师自身素养的角度出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郭晓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永峰;;从生产力理论看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曾银慧;;无奈的选择与启示——也谈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魏光奇;小说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吴贻玉;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理论述评[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肖军;;从爱欲解放到审美的乌托邦——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探幽[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4 胡健;;爱欲解放与审美之维——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于江丽;;论马尔库塞之批判的“人本主义”哲学[J];商业经济;2011年14期
6 张清;;简评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海燕;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论[J];理论与改革;2002年05期
8 张婷婷;;论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文明理论的感性沉思[J];理论界;2011年01期
9 王守昌;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人物评介(四)——法兰克福学派及其重要代表马尔库塞[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10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倪鹤琴;;艺术文化与深圳文化产业和城市文化发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王金林;;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 香港大厦艺术文化有限公司[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习瑞;艺术文化是企业重要资产[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润东;首家24小时营业画廊街开张[N];华夏时报;2006年
4 王鑫;艺术文化——结晶的生命[N];辽宁日报;2001年
5 记者 张帆;市领导会见日韩匈三国艺术文化界友人[N];盘锦日报;2007年
6 记者 栾姗;省会将建石佛艺术文化产业园[N];河南日报;2010年
7 专刊记者 邵帅;另类建筑不等于前沿建筑[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陈静 通讯员李克;山东省品牌与传播基地艺术文化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万静;浅谈戏曲前景[N];周口日报;2009年
10 蚌埠锦江大酒店总经理 俞伟;打造文化酒店 推进社会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3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6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黄薇;新文学图像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孙浔;走向技术民主和文化多元[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2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沫;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俊秀;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9 叶娌燕;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3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