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化转向、文学经验与文学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1:15

  本文选题:文化转向 + 文学经验 ; 参考:《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摘要】:正此次大会以"文化转向"作为讨论的主题,是很有意义的。最近这些年,文学理论研究界一直在进行所谓"越界"与"增容"的讨论,从而逐渐走向文化的研究。我认为同处一个时代与学术环境的外国文学研究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所以才会提出"文化转向"的同类命题。我理解所谓的"文化转向",当然是从纯粹的文学审美性的研究转向对形成文学审美性的种
[Abstract]:It is meaningful to discuss the theme of "cultural turn" at this confer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literature theory research circles have been carrying on the so-called "cross boundary" and the "enhancement" discussion, thus gradually moves towards the cultural research. In my opinion,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in the same time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 also face similar problems, so they put forward the similar proposition of "cultural turn". I understand that the so-called "cultural turn" is, of course, a shift from the study of pure literary aesthetics to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佐良;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之我见[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2 谢天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3期

3 骆贤凤;;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林亚光;外国文学论文写作的广阔天地[J];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5 王宁;文化研究在九十年代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1999年09期

6 张志庆;访学札记[J];文史哲;1988年05期

7 ;当前外国文学研究应持的态度[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2期

8 周景刚;;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视角[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9 王捷;文化学与外国文学研究[J];文艺评论;1987年04期

10 陶东风;“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研讨会综述[J];文艺争鸣;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黎志敏;;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化(伦理)建设[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岳雯;;文学会走向终结吗?——2004·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文艺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于西蔓;;色彩与城市生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8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9 苏华;;色彩教研与色彩流行趋势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关联性研究[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俊蕾;;当代意义危机与精神价值重建:文论“现代性”形成的一种描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南帆;文化研究:打开了什么?[N];文艺报;2005年

3 杨扬;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N];文艺报;2005年

4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5 孟泽;文学审美的解放与批评的自闭[N];文艺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任晶晶;外国文学研究应与中国文学创作有机结合[N];文艺报;2004年

7 杨扬;文化研究:谨防庸俗社会学回潮[N];文汇报;2003年

8 贾蕾;文化研究与中国走向世界[N];文艺报;2004年

9 李卫华;当前文艺学中的“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6年

10 王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7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蓓;多元系统视角下的查良铮诗歌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朱璇;“超设计”: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上海双年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陈雪英;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重庆大学;2003年

4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师会敏;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余书华;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角度比较《飘》两个中译本[D];四川大学;2007年

7 任帅;论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唐甜;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毛晔;文学翻译与关联[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桑仲刚;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中内隐信息的处理[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4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4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