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荒原》诸中文译本对原作多层架构的再现

发布时间:2018-05-28 09:56

  本文选题:艾略特 + 荒原 ; 参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摘要】:对《荒原》6个中译本的翻译批评表明,富含神话—原型、具备多层架构的作品的译本批评应树立层次意识:通过文字考据分析汉字的神话思维表象将为评论译者选词提供新视角;情感传达及神话或宗教内涵的统一是译作审美意象再造效果的评价要素;象征内涵的传达和隐喻系统的连贯是衡量译作原型意象再造效果的重要指标。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the six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Wild Land shows that they are rich in mythology and archetypes. The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th multi-level structure should establish a hierarchical consciousness: analyzing the mythical thinking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rough textual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or to choose word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unity of mythical or religious connotations are the evaluation elements of the effect of aesthetic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transl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symbolic connotation and the coherence of metaphorical system are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reconstructing the prototype image in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自主科研项目“社会无意识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之‘归化’与‘异化’问题新探”(CCNU09A04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昂智慧;结构与神话——《荒原》的参照构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蔡玉辉;《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江群;蔡玉辉;;《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任东升;;翻译研究的神学之维[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国申;艾略特《序曲.1》的翻译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江群;蔡玉辉;;《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韦虹;;西方文学作品中时间概念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谈鑫;胡东平;;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土木专业术语“Extradosed Bridge”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盛艳;;罗伯特·克里利诗歌的本土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王东;;谈文学与道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宁乐;甘莹;;《荒原》中神话人物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赵静;郝芹;;从译者的身份看创造性叛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春生;;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对外来电影片名翻译之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传彪;;“望文生义”刍议[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惠;“理论旅行”——“新批评”的中国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彭强;从等效理论看辜正坤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付莹U,

本文编号:1946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46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