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义生产与接受:六个问题
本文选题:文学研究 + 本质主义 ; 参考:《东南学术》2010年06期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中六个彼此呼应的问题,即物质生产与意义生产、历史与人生、关系与结构、词与物、历时与共时、绝对与相对。六个问题的论述共同涉及的主题是:摆脱"本质主义"之后,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将要进入的历史语境包含了诸多因素的复杂互动。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ix problems that echo each other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that is,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meaning production, history and life, relationship and structure, words and objects,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bsolute and relative. After getting rid of "essentialism",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will enter contains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many factors.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秀萍;;文学理论的开放性及其边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荣翼;;文学经典的类型及其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梁冬华;;传统的过去性与现存性——论T.S.艾略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传统”观[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于勇成;王首历;;花落,水流红——2008年余华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俞菀;;试论原型理论的文学解释力——以藏族民间文学中的动物崇拜原型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编后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1期
7 陆志成;;关于陈登科的八封信[J];新文学史料;2010年01期
8 张家龙;;从言模态和从物模态的联系、区别及其哲学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10 张永清;;文学研究如何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蓉;;Aristotelian Wordswort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李文钢;;现代汉诗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反思——兼与雪潇先生商榷[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7 赵志忠;;民族文学六十年评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于宏;;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以当代藏族文学为中心[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论文题目[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10 颜廷亮;;《敦煌文学千年史》一书前言[A];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批评的跨学科传统与当今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 顾礼俭;文学批评≠文学评论?[N];文艺报;2010年
3 史元明;警惕批评中的理论先行[N];文艺报;2010年
4 刘振怡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拉克劳的“话语”认同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太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跨学科与开放的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吴洁;要的不是改革,是革命![N];文学报;2010年
8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涛;铁凝会见美国作家协会主席杜罗[N];文艺报;2010年
10 赵沛霖;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年
2 萨础拉;蒙古族当代话剧文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长锁;沃·策·奈达考夫及其布里亚特文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宗圆;批评史的多重启示——试论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D];吉林大学;2009年
5 夏令伟;南宋四明史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意;爱德华·萨义德的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音;《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D];北京大学;2010年
2 钟健星;苏轼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玲莉;胡适文学启蒙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樊祥恩;巫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神秘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冯丽荣;清初滇遗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辛晓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简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会鸟;先秦言谏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崔海燕;洛下生李学逵地域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关椺椺;令人心醉神迷的彩虹[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刘佳;从文学价值到图像价值[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50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5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