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试论朱光潜美学的人学品格——兼论朱光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8-06-22 02:00

  本文选题:朱光潜美学 + 人学品格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1年06期


【摘要】:朱光潜美学以其特有的人学本体论在当代中国美学中独树一帜。对人的本体性关注贯穿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侧重从人的内涵探讨美学的人学认识论、以人的理想为指归思考美学的人学价值论、以人的生成为核心展望美学未来的人学发生论的理论脉络,它们共同构成了朱光潜对人的、同时也是对美的本体性追问。复杂性、浑整性、贯通性是朱光潜把握人的问题的主要特征。由于朱光潜紧紧联系着人的问题来思考艺术与审美问题,这使他的美学在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境界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Abstract]:Zhu Guangqian aesthetics is uniqu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with its unique human ontology. The attention to human Noumenon runs through all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 Guangqian aesthetics, which forms the theory of human epistemology, which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aesthetic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theory of value of human studies, which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aesthetics in terms of human ideals.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the theory of humanism, which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of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generation of human beings, together constitutes Zhu Guangqian's inquiry into the Noumenon of beauty as well as on human beings. Complexity, roundness and transmissivity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Zhu Guangqian's grasp of human problems. Since Zhu Guangqian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uman beings to think about art and aesthetics, his aesthetics has made his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alm of Chinese Marxist aesthetics and to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嘉;;关注“比较”的落脚点[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1期

2 刁俊瑗;;朱光潜美学“心理距离说”探析[J];集宁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3 韩书堂;;被遗忘的传统与朱光潜艺术生理学美学[J];理论学刊;2010年03期

4 ;艺海文摘[J];美术;2006年01期

5 肖鹰;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张传真;;诗美的发现与表达[J];写作;2000年07期

7 雷耀发;文艺创作心理活动过程初探[J];学术论坛;1986年05期

8 韩强;;实践派:当今中国美学主潮[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9 袁振保;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评朱光潜美学思想[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郭亨杰;关于若干文艺心理学问题的概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本文编号:2051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1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