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对消费社会的想象
本文选题:女性文学 + 消费主义 ; 参考:《职教论坛》2009年S1期
【摘要】:消费主义时代改变了女性文学的处境。女性文学的多种表现方式既体现了文学的个性化发展,又引发了文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本文针对女性文学发展对消费社会的几种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
[Abstract]:The era of consumerism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The various forms of express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not only embody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but also lead to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literature on the consumer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抗抗 ,刘慧英;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J];文艺评论;1990年05期
2 潘小松;美国消费主义的起源[J];博览群书;2004年07期
3 刘思谦;女性文学这个概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阮忆;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断想[J];文艺评论;1987年04期
5 忆水;女性文学研讨大放异彩[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5年04期
6 谢纳;“十七年”女性文学的伦理学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星;消费主义后面的霸权[J];天涯;1999年02期
8 陈芬;消费主义的伦理困境[J];伦理学研究;2004年05期
9 王粤钦;女性文学路在何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荒林;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讨会简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江;肖金花;;从“私人化”到“公众化”——关于工业设计中产品创新活动的思考[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叶轶;杨新武;胡斯亮;曲道凯;;抑制消费主义、发展循环经济[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蔡岚岚;;英国女性文学溯源——19世纪以前的英国女性文学综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满仓;;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器友;;走向肉体消费——以“下半身”诗人为例[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模式的形成及其影响[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郝岚;;谈全球化与多元语境中比较文学学者的责任[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泽军;;现代汉诗去向何方[A];世界汉诗协会2006年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徐琴;;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院 全昌连;“负翁”多缘于消费主义泛滥[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 卢嘉瑞;“消费主义”浅析[N];光明日报;2005年
3 艾华;别让高消费主义迷了眼[N];常德日报;2005年
4 产业经济学博士 彭兴庭;“休闲”不能异化为“消费主义”[N];湖北日报;2009年
5 沈谷鸣;是奢侈主义,还是消费主义[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6 彭兴庭;应警惕休闲异化成消费主义[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叶梓;西方消费主义的终结与新节俭时代的产业新机[N];消费日报;2009年
8 叶延滨;女性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懿冰;瞬时消费主义 只求曾经拥有[N];经济视点报;2008年
10 叶延滨;女性文学及其他[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升淑;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海平;拓展与变异[D];山东大学;2007年
7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铃;世纪之交韩中女性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王慧;中国电视商业广告文化价值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健康;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娟;试论汉代女性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艳蕊;在禁中飞翔——论林白作品的女性文学特征[D];河南大学;2001年
3 姬宏;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简论[D];新疆大学;2004年
4 陈瑶;论新时期的女性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念东;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晓华;程乃珊笔下上海想象的变迁及其社会文化语境[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念;战争背景下的女性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敏;新时期女性文学审美视角的形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群;二十世纪九十年女性文本的话语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卫华;当代中国消费主义对电视媒介传播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5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