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误读:本体性存在抑或解构性策略

发布时间:2018-06-28 19:19

  本文选题:误读 + 解构 ; 参考:《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摘要】:"误读"理论的洞见和启示不在于它所倡导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而在于它否定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鼓励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尝试性、创造性的有效阐释,把文本的意义从那种定于一尊的独断专制中解放出来,促进文学意义增殖。误读,决不是文本阐释的本体性存在,而只是作为一种解放文本意义的策略,其意义和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Abstract]:The insight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theory of "misreading" lies not in its advocacy of "all reading is misreading", but in its ne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ultimate meaning of the text, and the encouragement of pluralistic, tentative, creative and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Liberate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from the arbitrary autocracy, and promote the multiplic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Misreading is not the ontological existence of text interpretation, but as a strategy to liberate text meaning, its meaning and value are also reflected in i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亚春;解构与摧毁——关于德里达与海德格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6 肖庆;王利丽;;网络空间中的电影文化传播[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学艳;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过度阐释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志鹰;论当前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广慈;;“主义”还是“主意”[J];东方艺术;2009年23期

2 王珏;;翻译中的意义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辉;;从《白雪公主》看巴塞尔姆解构文本意义的策略及意图[J];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4 徐敏慧;;浅说意义——解构与翻译关键词解读[J];中国翻译;2008年05期

5 张小元;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一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程至的;关于解构的一些问题[J];美术;1996年08期

7 叶诗茹;;超阅读:碎片背后的整体——以解构主义的眼光来思考超阅读真正的价值所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朝军;德里达解构主义语言观刍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胡健;略论巴特的美学思想[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叶华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解构主义和文学批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耕;;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的幽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2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霍跃红;;回归翻译伦理:译者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闫文芳;;解构主义建筑与我国和谐社会相悖[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谭晓丽;;韦努蒂的解构翻译思想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永升;;论当代油画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庆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当代建筑创作[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马彦婷;;《微暗的火》中的解构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然;方晓义;李晓铭;;心理社会因素对暗娼安全套使用意图的影响效果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海霞 综合;解构主义与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邓瑶;五矿“铜”意图:国际连环收购倒逼出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刘振冬;央票利率走高反映央行引导上行意图[N];经济参考报;2011年

4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张衡 黄嵩;海航海外动作频现 加入联盟意图明显[N];中国民航报;2011年

6 青海证券 常锦;从突发高开看主力意图[N];华夏时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马玉荣;浑水意图搅浑市场 展讯雨润奋起反击[N];证券日报;2011年

8 田心;美国打击伊拉克的五大意图[N];中国国防报;2002年

9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张茉楠;美国拿人民币“说事”是另有意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程一聪 整理;解构,通向更幽深的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华;基于关键短语的文本内容标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武锦华;镜像的“长镜头”[D];浙江大学;2006年

5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敬民;乔纳森·卡勒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萨晓丽;论威廉·S·巴勒斯文本中的反控制和意识的拓展[D];厦门大学;2007年

8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李素艳;从宏观政治到微观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清光;语境与文学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夏智姣;创造性误读:一种解构主义翻译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丽静;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译作的地位[D];重庆大学;2003年

4 张珏;从诗歌翻译看译者主体性[D];河海大学;2007年

5 张戌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帝内经·素问》翻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胡素平;从解构主义角度论英文电影片名改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高璐夷;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与《论语》翻译[D];厦门大学;2008年

8 殷文;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07年

9 赵超;信息技术背景下设计的消解与重构——被解构的设计权力话语[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刘小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语境中的新叙事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9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9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