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论本雅明眼中的“大众”及其如何成为可能

发布时间:2018-06-29 21:08

  本文选题:本雅明 + 大众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大众"无疑是本雅明眼中十分重要的范畴,但这一概念并非不证自明而毋宁说歧义丛生充满张力。现代机器制造出"大众"这一群体,因之导致传统艺术灵晕的消逝,而随机械复制出现的电影又使得大众表现自身成为可能,这一矛盾状态既让本雅明喟叹,又使他由衷的高兴。而从另一方面看,本雅明眼中的"大众"之作为个体和碎片的存在,显然又是同他带有神学色彩的历史哲学观相关联的。世界的碎片的存在是通向复归的必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是不可能具备阶级或阶层意义的。虽然本雅明意识到大众的出现与资本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还是倾向于从技术复制的角度谈论大众,这又使他多少带有技术主义的倾向。
[Abstract]:"the masses" is undoubtedly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y in Benjamin's eyes, but this concept is not self-evident but rather ambiguous and full of tension. Modern machines have created a group of "masses", which has le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halo, and the emergence of films with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mass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This contradictory state has made Benjamin sigh. He was heartily pleased aga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istence of "mass" in Benjamin's eyes as an individual and a fragment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his historical philosophy with theological color. The existence of fragments of the world is a necessary process to return, in which case the masses cannot have class or class meaning. Although Benjamin realiz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the masses wa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capitalism, he still tended to talk about the mas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chnological replication, which made him somewhat technocratic.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雅;;铁凝小说《玫瑰门》的性别意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刘岩;;《北方的河》与元中国寓言[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3 师力斌;;“我想有个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家庭想象的历史转变[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3期

4 王刚;;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从《河湾》中的意象看奈保尔笔下的两个世界[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韩振华;突围尴尬或陷入镜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剖析和描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洪;左芳;艾美华;;传媒公共服务建设与公民表达权[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7 曲瑜真;;流浪与回归: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本源意识[J];东方论坛;2008年05期

8 陈婷;;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大型纪录片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电影新作;2008年04期

9 蒋竞;;金钱、文化的悲剧、现代性体验——关于齐美尔的现代性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10 赵方杜;;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江天风;资本逻辑与建筑生产[D];同济大学;2008年

5 曾鹰;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袁敦卫;社交形式的变迁[D];中山大学;2009年

7 任春雷;现代性视域中的风险概念与发展观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9年

8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籍晓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荣耀军;多维话语系统的竞争与共生[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小康;叙事、市场、悖论——论当下谍战小说[D];苏州大学;2010年

3 霍文艳;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伍忱;上海当代抽象绘画中的“繁复”构成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艳;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玉婷;论伊迪丝·华顿小说中的身份认同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燕;“第二人生”:虚拟身体的空间感知及其人文社会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樯;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史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快乐幻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立琼;个人化叙事的公共表意问题[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涛;;从“象征”到“寓言”——本雅明的艺术现代性理论[J];理论与创作;2010年01期

2 皮力;;从“真实”的囚禁中获得拯救[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3期

3 刘宗迪;;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4 高峡;;科普需要知识的力量和美的体验[J];科普研究;2010年01期

5 ;书与人[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02期

6 邵仲武;;机械复制时代的书法艺术——有感于春联的印刷复制[J];美术观察;2010年04期

7 肖文飞;;不让书法在我们这一代成为绝响[J];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04期

8 付龙;;从机械复制到数字复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余琪;;从机械复制到大众狂欢——读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室内设计;2010年02期

10 彭燕;;本雅明与《拱廊计划》[J];知识经济;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曦;;浅议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旅游的价值与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文杰;王淑英;;从体育电视节目透视新时期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新特点[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朱晓兰;尹浩;;浅析体育营销对群众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乔树红;;新时期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Leo Dillman;马丹;;新斯科舍省的公众参与与安全规划[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6 钟耕深;朱雅杰;;基于众包的商业模式优化[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10 张静;陈卉;;从点滴做起,实现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 蒋建华;期待真抓还呼吁实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叶小文;草根文化请君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延续城市发展文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记者 杨燕;昆明构建非遗保护体系[N];云南日报;2011年

5 ;伊朗军舰推迟“过河”[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记者 张学珍;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获选年度慈善事件[N];中国妇女报;2011年

7 杜鹃;伊朗军舰驶入运河[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郝光明;关于现代建筑摄影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0年

9 惠晓霜;以色列想签临时协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余小乔;花鼓灯,,舞红蚌埠节会经济[N];蚌埠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千慧;拟像的摄影史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梁盛平;赣南客家传统民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马振华;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牧;“后革命”:话语与叙事[D];上海大学;2009年

8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承志;对版画概念的再认识[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吴潇;碎片化中的整体性——论本雅明的研究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税茂;“起源就是目标”[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凤玲;金亿汉诗翻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胡小燕;艺术自律的困境[D];西北大学;2010年

6 温淼;走出实验室[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朱冠宇;文化转型期的文学与电影[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杨胜男;透过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再议翻译忠实原则[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刘奕;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批评方法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周婉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3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83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