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经典不再”时代的文艺学何为

发布时间:2018-07-26 20:05
【摘要】:随着经典的衰落,"文学性"的弥漫与诸多新文学形态的生成,经典概念愈益泛化,在多元文化激荡中重新确立"经典"的定义和内涵成为一种必然。惟此文艺学不仅要扩展研究视野,拓展研究领域,还要坚持研究的本土立场、问题意识、身份意识、语境意识和价值祈向维度,通过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的重构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使文艺学在现实中重新获得话语权和有效性。文艺学何为势必要回到文学自身,研读作品、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此外,文艺学何为还要把诸如科技、市场、资本等因素纳入视野。
[Abstract]:With the decline of classics, the pervasiveness of "literarin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many new literary forms, the concept of class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nd it is inevitable to re-establish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classics" in the process of multi-cultural agitation. However,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not only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and field of study, but also adhere to the local position, problem consciousness, identity consciousness, context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praying dimension of the study.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value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literature and art can regain the right of speech and validity in reality. Literature and art is bound to return to literature itself, reading works, especially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works. In addition,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include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y, market, capital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文史部;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贵仁;《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质疑——与刘梦溪同志商榷[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2 曾祥芹;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3 王振铎;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草右;国际文艺学家大会[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5 Γ.波斯佩洛夫 ,立早;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6 Г.Н.波斯佩洛夫 ,宋若男;论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7 舒谦如;格奥尔格·卢卡奇[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8 苏岩;读列宁的《一本有才气的书》[J];俄罗斯文艺;1980年03期

9 程正民;苏召开艺术创作心理学学术讨论会[J];俄罗斯文艺;1980年02期

10 刘梦溪;;《红楼梦新论》自序[J];红楼梦学刊;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彬;;语法形式在文艺篇章中的审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顾祖钊;;后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戎;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经典[N];北京日报;2000年

2 王本朝;重庆文学:离大奖还有多远[N];重庆日报;2000年

3 综新;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病逝[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省澜;沙龙里讨论先锋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微言;书写经典之作 书写经典人生[N];光明日报;2000年

6 张学昕;准备经典[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杨雪梅;专家为中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N];人民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邢晓芳;缺乏原创经典 小鬼难成巨人[N];文汇报;2000年

9 毛丹武 李玲;面临新世纪——文学史眼光如何“中国化”[N];文艺报;2000年

10 任智;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宏阔视野[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傅莹;中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概论的发轫与演变[D];暨南大学;2002年

2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3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丹;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颖;电视叙事理论刍议[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金发;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史敏;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D];暨南大学;2001年

6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7 郑蔚康;对托妮·莫里森《宠儿》中象征意象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宋艳芳;戴维·洛奇的理论化小说—洛奇《三部曲》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傅篪;传统与现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47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7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