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
[Abstract]:Since the formal upgrading of art to a categor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five first-level disciplines, how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 of art theory, especially how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discipline system of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front of us. For Chinese art,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or similarities" of each art from the angle of macro and whole, that is, to find out the common law that covers all kinds of art.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we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Chinese art. Chinese art itself is a huge system, Chinese art has a long history, ar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5,000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istory, Chinese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there are many categories of Chinese art. In addition to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music, dance and so on, Chinese art has its own unique types of art; Chinese art system is complicated; Chinese art achievements are brillia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rt discipline system is also a huge system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embodies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aspects of artistic creation, art appreciation and even art catego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Chinese art is not only the urgent need to perfect the subject system of art, but also the urgent need to train art talents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urgent need of various kinds of art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n today's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pluralism, the key for our artists is to have a global vision and the pursuit of the tim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eply. In the blend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his works embody rich national styl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his works truly have the spirit of Chinese art. In this sense, the subjec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art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but also have urg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星;;文化视野中的艺术学门类建构思考[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2 刘爱莲;刘心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多层次文化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仲呈祥;;中国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4 陈飞龙;;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5 于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题[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6 周宏菊;何振;;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检省——兼谈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6期
7 邴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对的前沿性问题[J];中国记者;2011年09期
8 朱辉;;有声有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J];金山;2011年07期
9 贾绍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文化建设[J];重庆与世界;2011年15期
10 朱强;;精心浇灌廉政花[J];金山;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健;;中医药文化建设应注重内涵[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朝明;;弘扬传统美德 培育民族精神 推动文化建设[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克功;曲龙;沈为民;;提炼科室文化 营造精品科室[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红梅;;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甘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开放30年甘肃省文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英熙;;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6 李赫亚;喻佑斌;卢小山;;历史与使命——军工文化建设思考[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7 高志英;;可持续消费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建设[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9 胡秀平;;论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三年度)[C];2003年
10 刘玉;;初谈民办高校文化建设[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守玉;当代中国朝鲜族文化建设论坛在延举行[N];延边日报;2007年
2 王登峰;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黄小驹 ;研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刘牧雨;文化建设重在协调“四个关系”[N];北京日报;2009年
5 童亦弟;文化建设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通讯员 范永伟;坚持科学发展 凝聚全行业力量开创交通文化建设新局面[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宁夏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 李保平;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宁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谌强;传承弘扬节庆文化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N];光明日报;2010年
9 吉杰;找准廉洁文化建设的切入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建宁;我国文化建设三大前沿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8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亚娟;论当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D];清华大学;2006年
2 王晓光;论全球化态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07年
3 潘滢;当代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崔健;当代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凤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峥;广州大学城文化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彭田宝;皖南新四军文化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8 陈光;从威武之师到文明之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雅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邹秀春;民营企业精神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5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8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