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冯宪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批判性借鉴

发布时间:2018-11-13 13:46
【摘要】:20世纪80年代,冯宪光率先在国内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系统研究,他努力全面准确地述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他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形态角度入手,提出从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生产文论、政治学文论四种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艺理论中吸收具有启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为建构我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Abstract]:In the 1980s, Feng Xianguang took the lead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in China. He tried his best to introduce the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ie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way, and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Chines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ies in the new period. Critically learn from it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Starting with the ontological form of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h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system from four forms: anthropological literary theory, ideological criticism literary theory, artistic production literary theory and political literary theory.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literary theory, the author absorbs the enlightening thinking mode and thought method, explains it with Marxism, and makes pioneering 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system of contemporary for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宪光;人民文学论[J];当代文坛;2005年06期

2 冯宪光;;论文学的审美语言形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冯宪光;中西文论比较的立足点[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4期

4 冯宪光;文学理论:视点、形态、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5 枫寒;新的开拓 新的探索——全国首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2期

6 冯宪光;;论人民文学的主体基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7 冯宪光;“西马”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J];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8 冯宪光;;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本质观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华;;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批判的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谢成;;被实践与被削弱的马克思主义——从《四川好人》看布莱希特的“功能现实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冯旺舟;;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孙丹虹,姜哲军;喧嚣世纪的启明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文本意识形态辨析[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5 王金山;董学文;;文学与“意识形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高树博;;试论阿多诺的自然美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骆慧敏;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合法化”策略解读——兼谈文学批评的现代性[J];当代文坛;2000年04期

8 何志钧;秦凤珍;;也论人民文学的重新出发[J];当代文坛;2007年04期

9 孙士聪;;“西马”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10 董学文;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东疆学刊;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义松;吴国振;;论环境法学研究的当代任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纪逗;论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意识[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D];清华大学;2004年

10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安典礼;未竟的批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俊杰;民主与生态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仕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章燕妮;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及其实现路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8 李洲;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审美价值转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孙煜;论雷蒙德·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芳丽;论帕·怀特小说《人树》的寓言性和象征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黄楠森,季正矩 ,庄俊举;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三)——关于时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3 唐正序;艺术需要人民——学习《邓小平论文艺》的一点体会[J];当代文坛;1990年02期

4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新论[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5 李下;论人民在邓小平文艺思想中的根本性地位[J];求是;1998年09期

6 冯宪光;毛泽东与人民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6期

7 钱中文;;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方法更新的迫切性[J];文学评论;1984年06期

8 陆贵山;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9 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学术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欧阳友权;[N];文艺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振飞;探索、借鉴与吸收——写给追逐新潮诗的大学生们[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汤晓颖;;浅谈现代艺术与动画思维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5期

3 高益荣;论杜甫对吴宓为人及诗歌创作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蔡惠芝;西南联大教育行政管理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立明;借鉴与创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潘繁生;从西方现代病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李皓;富于时代精神的现代乌托邦理论——评法兰克福学派[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8 谭昊;在发展民族文化中借鉴西方艺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高仁煌;析我国学校体育演进中的移植与借鉴[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韦江;广东文物考古工作新成果的考察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探索[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刘乐斌;向桢;仇建国;梅劲健;;军队中心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全面建设的探索[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3 张均东;孙培廷;;利用PowerPoint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探索[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机电分册)[C];1999年

4 孙喜惠;;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索[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朱张林;;应用多项技术系统改造A186型梳棉机的探索[A];“金轮杯”2009年全国纺纱梳理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7 赵明友;王玉云;;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台州市农业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5)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魏东;;工业园区的土地管理问题与治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俞彬;;病案管理在本院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况会;;徐矿集团庞庄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启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记者 纪肖鹏;韩国车业现状对中国有何借鉴[N];财经时报;2000年

3 驻纳米比亚使馆经商处 吴景超;纳米比亚鸵鸟加工业发展值得借鉴[N];国际商报;2001年

4 记者 安平印;监管与发展并举 借鉴与开放同步[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丁韬;业绩预测可借鉴“安全港”制度[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惠凤;业者可借鉴成功历程[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7 新华社记者 姜岩;中国科普经验值得借鉴[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陕西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在借鉴中不断认识资本主义[N];陕西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张群英 潘永花;借鉴IBM[N];网络世界;2002年

10 蔡f ;西部开发:借鉴之前看差异[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垠红;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朱立恒;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章博;《鹿特丹规则》研究:制度创新与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纵;中国园林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郭越;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日本高校德育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妍;关于刘少奇探索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朱继玲;植物(大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的探索[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杨志勇;论我国城市治安管理机制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乔少华;太子奶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任鹏昌;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D];吉林大学;2006年

7 黄小华;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静;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发展的新趋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韩蕾;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士龙;关于中小学校长后备培训转任制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29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29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