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艺术本质论的终结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25 20:02
【摘要】:艺术本质论大体源于本质主义所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肯定存在某种本质与普遍规律的假设,但是随着对艺术本质的进一步探讨,日益暴露出严重的悖论现象。这就使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艺术本质论,并且逐步认同了反本质主义所谓世界上本来不存在本质和普遍规律,人不是在发现本质而是在发明本质的观点。这就使艺术本质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对艺术本质论的反思,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艺术相关理论的缺憾与不足。
[Abstract]:The theory of artistic essence is derived from essentialism and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nature and universal law in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art, a serious paradox phenomenon is exposed day by day. This makes people begin to doubt and even deny the essence of art, and gradually agree with the anti-essentialism that there is no essence and universal law in the world, and that man is not discovering the essence but inventing the essence. This makes the theory of the essence of art into an unprecedented predicament. The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of the essence of ar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art.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谭宝刚;;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剑虹;;《太一生水》“神明”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庞光华;;关于今本《老子》的训诂学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6 张永刚;;由“意识形态”问题所展示的文学理论姿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张永刚;王炜;;文学: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性构成——关于文学本质界定的一种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文学性[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赛;;老子“大音希声”疏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延军;终结本质主义时代的努力——对波普反本质主义思想的一种解读[J];学海;2002年02期

2 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年05期

3 姜延军;波普反本质主义的新科学精神——纪念卡尔·波普诞辰一百周年[J];东方论坛;2002年02期

4 赵军政;反本质主义批判[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5 吕汉卿;宋文静;刘妮娜;;新视野下对文学理论生产的审视与观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陶东风;;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兼答支宇、吴炫、张旭春先生[J];文艺争鸣;2009年07期

7 唐玉斌;;西方分析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潮流[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赵牧;;“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考察[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汤拥华;;文学何以本质?[J];文艺争鸣;2009年03期

10 段吉方;;“文学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臧雷振;;“精简—膨胀”循环怪圈的终结——政府机构改革60年困境再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俊辉;;浅析QinQ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张国清;;没有人性的罗蒂哲学(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真理、德性和客观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10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钊;垄断概念的终结[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2 黄炎;科技股泡沫破灭不等于经济终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作者 张国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终结[N];华夏时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曹自强;新经济是否终结[N];国际商报;2001年

5 国泰君安证券 刘勘;蜗牛式的行情 难终结[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喻宁;超低价DVD终结VCD时代[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导弹事件”戏剧性终结[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明俊 张敬东;创新,在这里没有终结[N];中国畜牧报;2002年

9 记者 吴富春;企业行政级别宣告终结[N];中国物资报;2000年

10 记者 赖迎春;谁来终结建材“杀手”[N];重庆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7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8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晓玉;保罗·吉洛伊族裔散居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微;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袁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8 曹世燕;美国例外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琳;泛化与终结的双重变奏[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玉冰;个性闪烁在喧嚣的时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5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