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

发布时间:2018-11-27 20:57
【摘要】:在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演进变革和积累叠加之后,今天"新媒介文学生产方式"已经生成。"新媒介文学生产方式"依托于当代数字媒介场而运作,它既受一般媒介场生存法则制约具有他律性的一面,又遵循文学性生产原则而保持着生产的相对自主性。新媒介文学生产力在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技术和生产者生产能力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被当代媒介建构的特点。新媒介文学生产关系主要展开为当代媒介参与形成的打破传统垄断性的文学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去等级化的文学分配关系和当代媒体组织的文学交往关系。
[Abstract]:After experiencing the evolution, trans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new mode of production of media literature has been formed today.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new media literature "operates on the basis of modern digital media field. It is not only restricted by the rules of existence of general media field, but also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maintains the relative autonomy of production." The new media literature productivit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ed by the contemporary media in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tools, production objec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er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new media literatur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re mainly developed as the relations of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monopoly of literature means of production, degrade literary distribution and contemporary media organizations' literary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ZW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C751013)
【分类号】:I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海龙;当代媒介场研究导论[J];国际新闻界;2005年02期

2 王少青;艺术生产关系论[J];求索;2000年06期

3 单小曦;;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场裂变——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J];文艺争鸣;2006年04期

4 罗德尼·本森,韩纲;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闻娱;;论作为整体的现代媒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刘景霞;;语篇连贯的认知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马晓艺;;消费社会中广告对人的层级划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陈昌勇;;网络生存的狂欢特质及意义指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颜旭;;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9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9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詹新慧,许丹丹;2004年网络文学状况及未来发展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07期

2 李良荣;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J];现代传播;2003年04期

3 申荷永;勒温心理学的方法论[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2期

4 罗德尼·本森,韩纲;比较语境中的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海峰;场域理论视野下的法国《世界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子跃;电子时代的文学媒介场构成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艳杰;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媒介生产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2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62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