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后理论时代文艺理论变化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9-10-13 15:10
【摘要】:继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出版之后,国内外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的死亡"以及"文艺理论的危机"。事实上,文艺理论自身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艺理论都是在危机中向前发展的,没有文艺理论的危机就没有新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没有永恒的形式和原理,文艺理论是在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中提炼、升华并向前发展的。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文学形式也由传统的文本文学向影视、广告、大众文化、网络等新的传媒方向转换和发展。随着文学整体形势的发展,文学理论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话语。文艺理论已经向文化理论倾斜,甚至有融合趋势。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将导致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理论也必将走下纯理论的神坛而融于大众文化理论之中。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YY005)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009-QN-06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铁生;;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2 王宁;“后理论时代”西方理论思潮的走向[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3 曹顺庆,蒋荣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J];河北学刊;2003年05期

4 陈太胜;文学理论:不断扩展的边界及其界限[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5 胡铁生;;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6 胡铁生;;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7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永恒之侣——“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王丽;;唐人对意境理论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逯慧;张荣良;;徽州歌谣的艺术魅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周建国;;忧生之嗟与自由之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刘仁三;;试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达海军;;船山诗歌题材及其分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7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兵;吴玲达;王辰;袁志民;;半自动图文分镜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陆贵山;;文学·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6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7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媛;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广茂;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胡铁生;对全球化的悖论及中国发展的再思考[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3 种海峰;;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乡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郝永康;刘鹤玲;;论利益让渡与全球可持续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刘莹;;论美国后现代元小说叙事手段及操作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6 汪代明;电子游戏,艺术的终结者?[J];理论与创作;2003年05期

7 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宁;“非边缘化”和“重建中心”──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理论与思潮[J];国外文学;1995年03期

9 陈太胜;走向文化诗学的中国现代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10 刘进;文学理论的基本品格和功能——对“文学理论危机”话题的一种理论回应[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叶;加强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教学[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2 左人;细节辨析[J];文艺研究;1984年02期

3 王纪人;;在实践和批判性对话中发展文艺理论[J];学术月刊;1988年01期

4 曹毓生;略论周扬新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二十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作家研究书系[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1期

6 ;关于学科开放与文艺理论建设的对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云德;在探索与变革中发展创新——二十年文艺理论与批评述评[J];文艺研究;1999年01期

8 张萍,邵君秋;“文艺理论视野中的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文艺争鸣》“新世纪文艺理论话题性笔谈”专栏所发文章总目[J];文艺争鸣;2005年03期

10 高洁;;文艺理论现状及走向[J];作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陆贵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学术价值[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平;;虚静·养气·神思——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阐释[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周波;;展望与探索——关于新世纪文艺理论走向问题的再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刘坤媛;;文艺理论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演进——中国当代文论50年回顾与反思[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8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的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竹;加强文艺理论科学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王元骧 赵建逊;理论偏见是怎样形成的[N];文艺报;2003年

3 董学文;文艺理论:与荒凉和冷落对话[N];文艺报;2005年

4 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突出四个“重视” 繁荣文艺理论事业[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梁君;重建文学:从“本土化”再出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津文;天津市文艺理论学会成立[N];文艺报;2008年

7 张燕鹰;第二届“江泽民文艺理论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仲言;理论的责任和自由[N];人民日报;2005年

9 ;呼唤建立全国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组织[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杨和平 熊元义;转换和引进不能代替创造[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钱伟;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5 郑国庆;形式、主体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7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宁;《现代》与三十年代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毕艳;三十年代右翼文艺期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曼;文艺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薛学财;谨守学理 面向现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伦杰;卢卡奇文艺理论的中国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丽娜;文学形式与文学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王晶;叔本华文论中的佛学因素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红梅;现实主义理论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葛小娇;胡乔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贡献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袁瑾;水陆法会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9 郑兴凤;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琼;鲁迅的翻译和中国现代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