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边缘—主流”:当代艺术情境论析

发布时间:2019-10-15 06:49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社会空间与艺术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多元化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日益加深、复杂多变的"边缘—主流"的两极化"异位"状态;商业机会主义日益成为威胁艺术内在活力的敌人。面对当代艺术,必须以广阔的多重视角审视其存在状况与功能,以加深对当代艺术情境的理解。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亨利·列斐伏尔 ,晓默;《空间的生产》节译[J];建筑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马娣子;后现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林芳;;现代性悲剧叙事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向晨晨;;跌入超现实主义者的拾荒之梦——桑塔格眼中的摄影之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贾克敏;赵禄;;论后现代艺术的非普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张佳;;试论文艺的审美律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唐智瑶;;论康德“美的艺术”与艺术自律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刘桂荣;审美现代性与人之生存样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晓毅;;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现代主义特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由影像本体论的悖论和演变看影视叙事的现代性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周政旭;;社会分层与后社会分层时代的城市空间应对——城市社会学的考量[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尚建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范式转型[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6 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年

7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8 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小鲁;从平面构成角度解读立体主义绘画——反观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汪成;动态化标志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芳;试论中国画的线外之“线”[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连刚论当代艺术摘编[J];中国拍卖;2010年04期

2 李U,

本文编号:2549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49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