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10-17 13:38
【摘要】:依照阿伦特的政治观,极"左"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的灾难不能泛泛地归结为"政治"化,而恰恰是它在"政治"化外表下的非政治化,在于它缺乏真正的政治实践所需要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是以差异性与多元性为前提的。"在有任何支配或宰制他人的势力存在的地方,公共领域也随之消失,因为支配或宰制违背公共领域成立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政治实践的多元性。"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魏则云;R·罗蒂的后科学文化观评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10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小军;萨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之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文娟;;公共与私人:泾渭分明还是辩证融合——汉娜·阿伦特的公/私二分法[J];哲学动态;2010年04期

2 涂文娟;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5年09期

3 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徐贲;;文学的公共性与作家的社会行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朱士群;公共领域的兴衰──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述评[J];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6 陈伟;;革命经验的重温[J];书城;2007年07期

7 罗颢;;平庸的恶与汉娜一问[J];书城;2011年03期

8 孙传钊;;阿伦特两论[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9 陶东风;;学术名著岂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10 余辔扶桑;;遥望阿伦特[J];红豆;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英健;;公共性、公共价值与公共精神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王刚;王琪;;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东方;;公共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导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俊选;;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立荣;明英文;;“公共性”语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创新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崔旺来;;海洋管理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翼;;和谐之道——城市规划公共传统的回归与复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慧军;;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完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景鹏;;总序[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黛;财政收入全年望破5万亿 公共性待“做实”[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唐觐英;从女记者的“夹缝”之难说起[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马九器;取消公路收费站是向公共性的归位[N];中国商报;2007年

4 王丽萍;浅谈哲学范畴中人类生活的公共性与自利性[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与公共性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李强;公共性是社会建设的大问题[N];贵阳日报;2011年

7 方虹;从公共性角度透视大剧院运营困境[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夏祖军;公共性日益体现[N];中国财经报;2006年

9 叶锋邋肖春飞;黄金周:“黄金”味见淡“民生”味渐浓[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李辉;政府的“钱箱”怎样才能更透明[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李志军;回到前哲学的政治[D];吉林大学;2010年

5 苏蕾;从强公共性到弱公共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雨丹;言论差异与媒体公共性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爽;论进一步强化我国政府权力公共性的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薇;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与防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袁蓉其;论我国电子政府之公共性[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青青;论中国公共频道“公共性”的强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程露;博物馆的公共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奇红;高校BBS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媛;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报道看专家群体的公共性[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笑妍;新媒介时代的公共性变局:论网络传播的转型对公共领域的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裴利萍;论市场经济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侵蚀及其救治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0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0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